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巧了!我也叫刘辩> 085、葡萄酒酿制方法(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085、葡萄酒酿制方法(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瞥向曹操,刘辩道:“怎么,你竟也听过郑玄先生的大名吗?”

  “郑大师的名气,谁人不知,谁人不晓呀?”曹操一脸敬畏和憧憬,“主公,你先前提到《周礼·天官·庖人》的注释,不正是郑大师所著吗?”

  “是极!是极!”袁绍和袁术也异口同声地先后说,“郑先生编辑、注释了“三礼”!即《周礼》、《仪礼》和《礼记》这三本!”“若无郑先生的注解,我可学不好《周礼》、《仪礼》和《礼记》啊!”

  似是想起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袁术一言难尽,甚是有趣。

  然后,袁术就和袁绍大眼瞪小眼,半晌又便扭地转过头去。

  石越想了一想,觉得有必要补充几句,以便证实自己也是文人。石越道:“郑老先生乃是青州北海人士,世之大儒、经学大师,以毕生精力注释儒家经典,乃是当今的权威,是天下所有学子们憧憬的名师!

  郑老先生的弟子也极多,几乎遍及各地:就比如清河的崔琰、乐安的国渊,北海的孙乾等人,就以“郑学子弟”自称……可巧我还拜访过一、两次呢?

  对了,汝南的程秉是郑老先生的弟子罢?——关于这点,袁别驾和袁祭酒,你们二人应该有所听闻罢?好歹你们是同乡,不是吗?”

  袁绍和袁术含含糊糊,接不上话来。

  其余人:“……”

  说者有意,听者更有心,就听众人不约而同道:

  “你……你竟然认得郑大师的弟子?!”

  石越道:“说来惭愧,当年我也曾经前往北海求学过,可惜郑老先生学子太多,以致我根本没法见到!后来,我就只能效仿郑老先生年轻的时候,听其弟子们讲授……正是那时,我才结识崔琰、国渊和孙乾这三个家伙啊!

  惜叹我的才华有限,没法与郑老先生比肩——

  昔日,郑老先生拜师马融先生,三年不为马融先生所看重,亦是听其高足弟子们授课!可是,郑老先生却从未因此放松学习,仍旧日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袁术心中一动,接着道:“后来,马融先生和一些高足弟子们在一起演算浑天的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

  有人说郑玄精于数学,于是马融先生就把郑玄召去相见。

  郑玄当场就很快地解决了问题,这使马融先生与在场的弟子们都惊服不已。马融先生还对卢植先生说:“我和你都不如他呀!”

  自此以后,马融先生便对郑玄先生十分看重,最终刻苦学习,才有今日的成就!”

  听罢,石越动容,脱口而出道:“没错,没错!假使昔日我也如郑老先生这般专注,或许……唉!不提也罢。”

  说至这里,石越透出一丝赧然。

  众人却倒吸一口凉气:万万没料到石越竟与郑玄……的弟子有些渊源。

  甭管石越并不是郑玄的弟子,但闻石越能认识郑玄的几个弟子,就足够令众人惊喜不已了:这……这全是人才啊人才!

  渤海郡现在最缺人才啊!

  抚了抚掌,刘辩道:“何不早说?早知如此,本王就……就……”

  就甚么?——刘辩微略地脸红了:怎么办?怎么办?其实,我最最想招揽的心仪人才是诸葛亮和司马懿啊!奈何对方年纪太小,十年之内是派不上用场了……

  所以?

  所以,就先招揽石越提到的那三个人才,貌似也能凑和?

  心里好不嫌弃地,刘辩身体却诚实道:“石先生,敢问你能否书信一封……哦~不对!是书信三封,帮本王将崔琰先生、国渊先生和孙乾先生请来南皮城?

  当然,石先生你若还认识别的大才,也一并请了?”

  石越朝刘辩行了行礼,恭敬道:“敢不从命。”

  呜哇~太好了!

  他这太守麾下就没几个吏员们,太缺得力的人手了!若是石越能举荐几个人才,那也不错……石越此人,品行挺好,值得信赖。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

  “恭喜主公!贺喜主公!”

  众人朝他祝福,拱了拱手。

  两眼弯弯地,刘辩也高兴,正想说点甚么,就听一道不适时宜的声音忽然响起: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