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朱元璋能看到我的梦境> 340宦官擅权,始于英宗(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340宦官擅权,始于英宗(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这不得不让朱元璋想起嘉靖,这老小子一辈子没咋干过活,还修仙磕仙丹,反倒活的岁数挺长的。

  幼帝之登上宝座会产生新的问题和紧张因素。

  因为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建立的制度规定,一切权力都归于皇帝。

  但让年仅八岁的朱祁镇处理政务,显然不现实,他必须在大学士和大臣们的协助下决定国家大事。

  一个幼帝明面上是元首,可实际上使大明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虽然没有人能正式成为摄政,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集体必须建立起来,去“帮助幼帝”处理国家大事。

  这样一种情况,如同大明后时重新发生的那样。

  极其容易导致不合法的独裁权力建立,以及不可避免地破坏朝廷中央领导的稳定。

  宣德帝在短期患病后出人意外地死去,张太皇太后就领导了一个事实上的摄政团。

  她原是一个平民,而作为永乐帝的儿媳、洪熙帝之妻和宣德帝之母。

  她代表了和维持着大明王朝的延续性和合法性的门面。

  尤其是后宫不得干政这事。

  朱元璋觉得宣德帝违背他的意思了。

  但现在看来,遗诏让皇后摄政还能保证宣德的儿子顺利继位,而不是他的兄弟在太皇太后的支持下继位。

  娘的。

  后世子孙一个个该违背祖制的不违背,不该违背的一个劲的违背是吧?

  朱元璋越看越无奈。

  这种事他根本就无力阻止。

  幼帝上位,不可避免的要有人摄政。

  无论是后宫还是朝臣,总是得有人出头。

  相比于宦官干政,朱元璋还是比较容易接受前两个的。

  此时为了保住自己的儿子上位,朱元璋认为宣德还是尽力了。

  说实在的,兄终帝及这种政权交接会出现不小的问题。

  朱祁镇登基,与太皇太后同在摄政团的有大学士和宦官各三人。

  三杨。

  全都是南方人。

  杨士奇和杨荣自永乐朝起,已为几代皇帝效过劳,他们都经验丰富,精明强干,掌握大权。

  南人?

  朱元璋又是一声叹息。

  尽管他已经极大可能的抑制住朝堂内被南人占据许多位置,可依照科举而言,南人是有着相当大的优势,并且他们还极为容易抱团,关系错综复杂。

  后宫、宦官、权臣,这仨朱元璋不想要的局面,全都凑一块了。

  好在皇后一直都是小门小户出身,没什么外戚作乱。

  朱元璋耐心瞧着,随即就蹦出来宦官王振的介绍。

  为了给宫内妇女教课,永乐帝曾说服一批儒家的老师自愿净身,而王振就是其中之一,他进入内书堂就具有很大的有利条件。

  “啊?”

  朱元璋瞪大眼睛,老四直接给他整了个大活。

  宫内妇人要识字,让这些人净身?

  真想要教授妇女学识,就不能在白天公共场合教授是吗?

  朱元璋不理解,他记得宫中也有不少女官,她们就教授不了一些儒家学识?

  哦,原来还要教授小宦官识字!

  朱元璋恨恨的拍了下座椅,当真是把咱的叮嘱当作耳旁风是吧!

  他善于舞文弄墨再加上玩弄权术方面也比其余“只会”教书的阉人强上许多,很快就获得宣德帝的喜欢,叫他去侍奉皇太子朱祁镇读书。

  朱元璋眉头都皱起来了,宣德这个狗东西他怎么还如此喜欢重用宦官。

  他没把咱的话都记在心里呐!

  朱元璋火大,这才隔了几辈啊!

  重孙子都这样不拿祖制当回事。

  隔着更远的辈分,他们心里还有祖制吗?

  王振是北方人(山西人),与太皇太后同乡。

  相比于其他辅政之人,他还很年轻。

  朱祁镇年幼,敬畏王振,嘴里呼先生而不是名字。

  “啊?”

  朱元璋恨不得上去先给朱祁镇两巴掌,让他好好瞧瞧。

  堂堂天子跟一个阉人叫先生,你想让他当赵高是吧!

  王振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便故作姿态,耍弄权术,去取得阁臣“三杨”等人的好感。

  朱祁镇与小宦官于宫庭内击球,“振至而止”。

  第二天,朱祁镇在阁中,王振跪奏曰:

  “先皇帝为一球子,几误天下,陛下复踵其好,如杜稷何!”

  他做出一副耿耿忠心的样子,感动得三杨叹:“宦官中,也是有当人的”。

  王振每次到内阁去传旨时,装得恭敬小心的样子。

  立阁外,不敢入,三杨呼入坐,以宠异之。

  但他暗地里却拚命勾结内外官僚,窃取权力。

  朱祁镇当皇帝后半年(宣德十年七月),太皇太后命王振偕文武大臣阅兵于朝阳门外,王振谎报其私党隆庆右卫指挥佥事纪广的骑射为第一,超擢为都督佥事。

  起先张太后对王振是存有戒心的。

  朱祁镇刚即位后的一天,张太后把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和尚书胡淡召到便殿,对朱祁镇说:

  “这五个大臣是先朝所简贻皇帝者,有行必与之计,非五人赞成不可行也。”

  接誊又把王振找来说:“汝侍皇帝起居多不律,今当赐汝死。”

  经过朱祁镇和在场的大臣们的请求,才宽免了王振,规定“此后不可令干国事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