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汉家功业> 第四百七十九章 归去来(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七十九章 归去来(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孔融背起手,看着颇为朴素、简洁的考棚,边走边道:“但还是需要时间的,尚书台对于入仕之人的态度是‘优胜劣汰、庸碌者退’,先大考,择优而录,从小吏做起,优胜者上,庸碌者退,想要这一批人成才,没有个十年八年是不成的。”

  在过去,大汉朝采取的基本上是察举法,简单来说,一个是‘举荐’一个是‘考察’,一旦被录取,往往授予‘重要官职’,更有不少,属于是一飞冲天。

  最有名的,就是各种外戚了。

  而当今的尚书台三位,钟繇,荀攸,尤其是丞相荀彧,更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

  荀彧入仕便是掌宫令,而后辞官几年,再入仕任一曹尚书,没几年更是官升丞相!

  仕途年限屈指可数,三十出头便任丞相,着实震惊了无数人,同样令无数人艳羡,期待着成为下一个。

  但朝廷的不断改制,这种‘一飞冲天的美梦’被击溃了,尤其是‘大考’的既定事实,无数士人为之捶胸顿足,一度发起强烈抵制。

  陈琳瞥了眼孔融,知道这位也是反对‘大考入仕’的人,但作为太常卿,又迫使他不能公然反对,只能语焉不详的阴阳怪气。

  陈琳踱着步子,没有接话,道:“有发现什么好苗子吗?”

  “有几个,”

  孔融顿时面露笑意,道:“贾、王、甄、蔡、荀等,都有麒麟子,才华出众,品行端正。”

  陈琳想了想,隐约记得那么几个后辈,道:“好,到时候我留意一下。对了,阅卷还是在东观吗?”

  孔融点头,道:“还是在,不过,据说今年是由蔡公为主阅官,尤其是三甲三百五十三人,全部须蔡公评点后,才能送入宫里。”

  提及到蔡邕,陈琳忽然想到了什么,看着孔融问道:“大殿下是不是要回京了?”

  孔融一怔,瞬间也想到,沉色点头道:“应该就是在今天。”

  提到‘大殿下’,陈琳,孔融心照不宣的沉默,并肩在茂院慢慢走着。

  大汉朝朝野上下,一直有一个心结——东宫人选。

  为了这件事,曾经发生过‘王允谋立太子’一案,结果王允遭夷三族,涉案的其他人,几乎全数被罢官,赶出了洛阳城,其中就包括大殿下的外公,蔡邕。

  现在,蔡邕要担任大考的阅卷官,这其中是不是有其他深意?

  孔融想了一阵,忽然笑呵呵的道:“陈尚书,这茂院还是不错的,今年大考可以用。到时候,你我为主考官,还请戮力同心,为国捡才。”

  “自然自然。”陈琳迅速反应过来,笑着应声道。

  虽然是心结,可也没人再敢提。

  这是宫里的忌讳!

  这时,一个小吏急匆匆跑过来,来到陈琳身前低声道:“尚书,大殿下来了。”

  陈琳脸色微变,同样低声道:“是特意来这里,还是路过?”

  小吏道:“蔡公也在,还有工曹陈尚书陪同,应该是来这里的。”

  陈琳目光异色闪动,与孔融对视。

  孔融胖脸微微绷紧,整理着衣服,道:“我们去迎接吧。”

  陈琳微微点头,揣着一些心思,与孔融走向茂院正门。

  刘绍穿着常服,哪怕是夏天依旧犹如一个小胖墩,脸角有些婴儿肥,眼睛不大,入看就是一个朴实敦厚的孩子。

  在身后,是白发苍苍的蔡邕,以及貌似冷酷的陈宫。

  “下官见过大殿下。”陈琳,孔融快步上前,抬手见礼道。

  刘绍抬头看着两人,声音温吞的道:“免礼。”

  “谢殿下。”陈琳,孔融起身道。

  刘绍等他们起身,白嫩嫩的小脸有些懵懂与好奇,道:“茂院建好了吗?今秋可用吗?鸿都门学的录取比列能再升一些吗?”

  鸿都门学,原本是灵帝为了他的喜好而建的,专门豢养喜好书画的庶民人才的地方。

  刘辩继位后,将鸿都门学发展了了一所专门给庶民的学校,一直与太学并提,不断的试图提升它的地位。

  (本章完)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