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择日走红> 第六百一十一章 精神(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一十一章 精神(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一方面,是因为电视剧这个领域,几乎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先例,大家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剧集这种体例,你从国外找导演来拍,拍不好,毕竟剧集比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接地气,更需要一个真正懂中国文化的“自己人”,才能拍出观众更喜欢的故事。

  另一方面,陈思琦自己也觉得,跳起来剧场预算这么低的戏,国内稍微有名一点的导演都请不起,怎么请得起国外的导演?

  袁海一开口,突然就让陈思琦反应过来,不是所有国外的导演都贵。

  中国的影视剧市场,本来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这也让影视剧的制作人员片酬水涨船高。可是,像马来西亚、泰国这些地方,他们自己的市场没有那么大,连带着他们的影视剧制作人才其实也没有那么高。

  两三百万人民币拍一部两到三集的剧集,这对中国的市场来说,也许是一个非常低的成本,可对马来西亚这边来说,未必是一个低廉的预算。

  问题就在于,马来西亚这边的人到底能不能拍出来?拍得好?

  对于这个问题,如果是别人主动请缨,陈思琦可能还要多调查,多摸清楚对方来路。可这个人是袁海,人家有正儿八经的制作公司,也做过很多影视项目,而且,最关键的是,他本人还是一个华人,中文也说得贼溜儿,本身的文化背景是相通。

  跳起来剧场拍的又不是什么历史、严肃正剧。

  陈思琦说:“袁总,我对这个提议很感兴趣,我想要深入了解一下你的制作公司,对了,你应该知道,我们跳起来剧场,每一部戏的制作经费,基本上只有六十万美元左右吧?”

  袁海点头:“听说了。”

  “那就好,我说实话,虽然后面跳起来剧场的制作经费会涨一点,不过,肯定也不会大涨了,不可能像那些我们知道的美剧、英剧甚至是韩剧一样,一部剧上千万美元的制作经费。”陈思琦说,“如果说,你的制作公司真的对跳起来剧场感兴趣,那我们可以先拿一两个项目试一试。”

  袁海点头。

  -

  陆严河得知了袁海找陈思琦的想法以后,也颇为惊讶,没有想到。

  但是,再认真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

  陆严河自己开了一家影视剧制作公司就知道,养一家公司的压力有多大。

  一家公司,什么都不干,人力成本加公司租金等一些固定开支就是八位数。

  袁海做的电影制作公司,本身电影就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更不用说,马来西亚这个地方,本土市场太小,亚洲市场的竞争也太激烈,更不用说欧美那边的市场了。

  他们几乎就只能在一个小池子里,夹缝生存。

  投资难找,影视剧的影响力也不够。没有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创作者,黄天霖就已经是马来西亚电影这几年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了——而他还仅仅只拍过一部电影,这部电影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跟大家见过面,口碑还不错。

  可想而知,袁海的压力有多大。

  讲实话,如果说让一个正常体量下上千万美元的华语剧交给袁海的公司来做,且不说有没有公司敢这么交给他们,他们自己都不敢接。因为公司规模没有那么大,做不了那么大的项目。

  跳起来剧场又恰好是个“小项目”的剧场。

  一部剧,两三集的体量,六十万美元左右的制作经费,恰好是袁海他制作公司能够承担起的体量。

  陈思琦问:“你跟他接触这几天,觉得他是一个能合作的人吗?”

  “是。”陆严河毫不迟疑地点头,“其实我不仅仅跟他接触了这几天,从这部电影最开始接触开始,我和梓妍姐跟他已经联系了有小半年了,尤其是梓妍姐,联系得更多,更频繁,梓妍姐对他的评价很高。”

  陈思琦:“那我得改签了,我想去看看他的公司,见一见他的制作团队。”

  陈思琦做《跳起来》的主编这么多年以后,在决定要不要跟人合作的时候,其实越来越需要自己亲自跟这个人见一面,聊一聊,当然,如果能多见几面,多聊一聊,是更好。像她这种内容创作领域的合作,大部分时候其实看的都不是人家方案做得有多漂亮,而是这个人有多靠谱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