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戾太子只想被废>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汉元年!(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百九十一章 天汉元年!(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太初二年七月。

  安息国东部最大的城池被匈奴攻破,安息国派使者请求加入“西约”,始终有曾被安息国高额过路费勒索的西域小国投出反对票,无法成为“西约”成员国,难以得到“西约”联军的支援。

  安息国遂派使者前往长安,请求大汉天子帮忙斡旋。

  终因安息国使者并未带来臣服国书,亦未请求刘彻赐予印绶甘为汉臣,刘彻心领神会,婉言拒绝。

  太初三年六月。

  大月氏女王病逝,大汉与大月氏和亲。

  这回并非是大汉出嫁公主,而是大月氏出嫁新任女王。

  新任女王为已故女王的孙女,如今年仅十七,愿携带大量马匹财产和亲大汉太子刘据,与大汉结秦晋之好。

  刘彻并未起疑,恩准赐婚。

  因为他已经提前得到了刘据派来的使者通气。

  这位大月氏的新任女王亦有抱负,她与刘据私下达成的协议是,成婚之后大汉需携“西约”联军,助大月氏夺回此前被匈奴人强占的西部领土。

  刘据此刻也正需要一个继续驱赶匈奴的正当借口,避免落下“言而无信”的口实,毕竟大汉可是礼仪之邦,讲究一个仁义礼智信。

  而匈奴刚刚攻下安息国东部最大的城池,已经起到了“上帝之鞭”的作用,正需要再给他们上些强度,让他们继续努力。

  而这场和亲,便是最合适的借口。

  君子帮助妻子报国仇家恨,天底下还有比这更天经地义的事?

  太初四年九月。

  大月氏恢复完整领土。

  匈奴被迫继续西迁,损失巨大。

  安息国主力则遭遇匈奴重创,匈奴已侵入安息国中部,距离安息国都城不足五百里,战火始终未能停歇,安息国被迫向西迁都,向更西也更强大的大秦国求援。

  大秦国,只是大汉对其的称呼。

  如今的大秦国,自称罗马共和国。

  时任执政官名叫马略,如今罗马共和国还处于奴隶制社会,马略虽然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首次推出募兵制,使得罗马共和国的军事水平得到了提升。

  但现在的罗马共和国刚结束历时三年的第二次西西里起义,尚且自顾不暇,无力也无心驰援安息国。

  同时安息国被迫迁都引发国内动荡。

  大量地区与民族宣布独立,自发迁移或抵抗进犯的匈奴大军。

  同年年末。

  刘彻宣布改年号为“天汉”,并于来年六月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这次不用询问刘据,刘彻也坚信举行封禅大典的时机已经成熟!

  别看这几年大汉在西域的军事行动从未间断,可大汉的对外贸易却也从未间断,并且无论是输出还是进口都进入了井喷期。

  毕竟如今大汉的商队在西域早已畅通无阻,途径各国还都享有零关税的唯一常任理事国待遇,使得大汉的商品具备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利润空间。

  而且商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展。

  此前始终无法找到的身毒国,早就已经成了“西约”成员国,国王官员也欣然接受了大汉的印绶,至少名义上成了汉朝臣子。

  另外为了方便通商。

  被刘据称作“丝绸之路”的商路,沿途的道路也得到了修整,并且还设有补给驿站,大大降低了这条商路的危险性。

  这种情况下。

  光是玉门关和阳关两个关隘的通关收入,便已高到了令刘彻此前想都不敢想的程度。

  而如此高速发展的对外贸易,也随之带动了国内的经济和手工业发展。

  现在已经不是大地主土地兼并,使得百姓无田可种的问题,而是商品不足出现的手工业用人荒,有手有脚的人就算没有田地,只要肯干便能填饱肚子,一年下来所得一点都不比种地少……这使得大汉的产业结构也在悄然发生着改变!

  这使得刘彻很早就开始头疼的土地兼并问题,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缓解。

  不过刘彻依旧没有改变“士农工商”的社会地位排序。

  他心中有自己的计较,认为有必要确保商贾是最肥也最没有威胁的肥羊,并且随时可以被推向普罗大众的对立面。

  再者说来。

  若是没有他们父子联手开疆扩土,铺路搭桥,这些商贾何来先富起来的沃土,吃水的人又怎可忘了挖井的人?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