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道场> 魂院大比·抵死(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魂院大比·抵死(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
  

  如今丰产丰收,百姓手里也或多或少有了银子,夷人便开始把烟土降价,直降到普通百姓也能消受得起,进货量也达到空前。有时一天,仅广东码头一地,就能卸十几船的货物。两广一带,鸦片是真正地走进了千家万户,烟馆建得比茅厕都多。

  不久,别的省份也陆续有了烟馆。清国的烟民是成千上万地增长。清国的雪花银子成船地被运往海外。夷人好不喜煞!

  鸦片的大量流入,白银的大量流出,使刚刚度过天灾的清国,又笼罩在茫茫烟雾之中。各地衙门中有识之士要求禁烟的折子一天总能收到□□个,搅得大学士穆彰阿也烦。穆相爷于是上报朝廷,希望皇上能申饬几句,一再强调,夷人是惹不起的。

  朝廷这时倒忽然有些清醒,竟置穆彰阿的建议于不顾,反倒要痛下决心禁烟了。

  不仅国人奇,夷人也始料不及。

  禁烟的告示发到各省还不算,又派了能员林则徐径去广东,誓必从源头上灭火,声势造得老大。而能员办事从来都是刚直不阿的,林钦差的手里又有□□大皇帝的圣谕,管你是英吉利还是美利坚,钦差一到,统通地滚出国门去。这种霹雳手段没吓着洋人,倒把个堂堂的穆中堂吓坏了。穆中堂当时就联络耆英耆中堂以及另外几名德高望重的老臣,联名上折子给皇上,一再强调,林大人的这种鲁莽做法一旦惹恼了洋人,洋人手里的家伙可不是吃素的,务望我主三思。

  道光帝却对穆、耆二老微微一瞥,既未夸奖“有见识”,也未申饬“真糊涂”,权当什么都没发生。折子也被弃置在龙书案不提不问。

  穆、耆二位只好坐在岸边观火,对禁烟一事再不敢提起。但暗中,这些自诩有见识的老臣,却日夜盼着夷人发怒,林钦差倒霉。

  于是乎,夷人终于着恼,鸦片战争爆发。

  战争以失败告终,付出的代价是割地赔银,将能员林则徐革职拿问。

  但烟雾蔓延之势总算有所减弱。

  清国百姓的脸上不仅有了烟色,又出现了菜色。

  道光皇帝重又带着文武大臣登上天坛。穆、耆二老因为“有见识”,也很快恢复了往日的威风。百官都说:穆彰阿爱国,林则徐误国。

  这一年,翰林院庶吉士陈启迈、白殿壹、洪洋、刘向东、曾国藩等五人见习期满,照理该过班引见。

  庶吉士不是官员,是翰林院里见习的学生,除了每年拨付给些许银两补贴伙食外,俸禄是一文也没有的。只有等见习期满过班引见后,才算正式的大清朝官员,各人的去向也一朝明朗,或留京补为国子监助教,或外放到省补为知县。但也有留在翰林院任为检讨、内阁中书等官职的,不过比例都很小,大多数庶吉士不敢做这个梦。庶吉士们只求早一天引见,早一天出去做官,足矣。所以,庶吉士们都很看重过班引见这一关,都早早地寄信回家让汇大笔的银子,为的是打通一些关节,能早早地引见,引见后能分发一些好的省份或好的差事,也算不白当一回翰林公。这是老翰林们传授的经验,据说是很灵的,必须如此,概莫能免。

  陈启迈与洪洋的家境是比较好的,两个人花钱的手脚原本就大,临近过班引见的日子,更是今天请礼部堂官,明天请吏部郎中,连宫里的一名在御膳房当差的太监,也懵懵懂懂地得了五十两银子。

  白殿壹和刘向东则稍差一些,但也每人给恩师穆彰阿送了二百两的礼金。

  五个人当中,曾国藩最不行。

  一则源于他出身农家,至今尚未还清进京赶考时借的银子。一则因为他平时木讷不擅交际,百两以上的银子钱庄和会馆都不肯通融。何况庶吉士借钱,原本就是钱庄的大忌。当值

  的京官借贷尚要考察偿还能力,你一个不拿俸禄的人借贷,又没有哪个大臣肯为你担保,钱庄是断断不冒此险的。当然,十两二十两的不在此例,却又办不了事。

  曾国藩只能干耗着。

  陈启迈与洪洋很快便由内阁通知开具履历,明日午时引见,引见大臣为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庆、吏部左侍郎敬爱。

  引见的当天就从内廷传出消息,陈启迈分发江西,洪洋分发广西,都是遇缺即补的候补知县。

  两个人引见后都很丧气。银子没少花,结果却不理想,两个地方都是穷省,靠做官发财一途先就打了折扣。

  一个月后,白殿壹与刘向东,也由吏部侍郎敬爱指引,入宫陛见。

  引见后,白殿壹被外放到湖北做候补知县,刘向东被指发湖南,也是候补知县,省份较江西、广西要好些。两个人好一顿欢喜,连请连吃了三天花酒才打点行装离京赴任。

  几天光景,期满该过班引见的庶吉士只剩了曾国藩一人。

  曾国藩尽管每天照常去翰林院当值,却每天都盼着引见的通知。吏部的知示却影儿都没有。

  曾国藩知道这是不打点出现的结果。吏部不上报,皇上又日理万机,如何能知道还有一名该引见的庶吉士没有引见?吏部耗时日,往后拖引见的日子,说穿了,就是干耗庶吉士的银子。这也是曾国藩不打点的“报应”。

  吏部轻轻一拖,六个月便悠悠地过去,曾国藩存在手里吃饭的银子已告罄。所幸会馆的账房总管没有催逼,否则便有曾国藩的难看。

  曾国藩这时最大的逍遣便是背书、写字,背《大清律例》,练楷书,写诗词。这当中收到刘向东的来信,信中说自己已然见过湖南抚院,近日抽闲便告假去湘乡代他看望家人云云。

  ※※※※※※※※※※※※※※※※※※※※

  严打期间,我什么也没有写,我是走剧情流的小清新。

  关于完结问题,只能说,整个文的确跟文名没什么关系了,当做是另外一个主题的故事看吧,比如天道什么的,其实按照大纲还有十来万字,但是每次看大纲写文总觉得自己已经马上要完结【事实上我两个月前就有这样的感觉了】

  要死的感觉_(:з」∠)_

  喜欢道场请()道场。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