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乱清> 第一五五章 觊觎大宝(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五五章 觊觎大宝(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
  

  这个“过”,并非单指血缘意义上的疏远。

  老睿亲王多尔衮无嗣,过继了弟弟豫亲王多铎的儿子多尔博为嗣,就是说,目下的睿王这一支,其实是从豫王一支分出来的。

  不过,这个不是重点,重点是多尔衮死后得罪,不但削爵,还被逐出了玉牒。对多尔博,世祖稍稍客气一点,只削爵,未逐出玉牒,但既然多尔衮被拆了牌位,多尔博就只能“归宗”,即回归豫王一系。

  直到乾隆四十三年,高宗下诏为多尔衮平反,多尔博才追赐复封睿亲王。

  别看睿王现在挺风光的,又是宗人府宗令,又是宗室银行总裁,但某种意义上,他这一支,也算“罪余之家”,两百年来反复折腾,早就绝了入继大统的可能性了——除非再没有别的候选人了。

  怡亲王载敦,同睿亲王仁寿的情形,十分相似。

  载敦虽然有儿子,但一来呢,辈分不对——载敦和小皇帝同辈,他的儿子,是“溥”字辈,低小皇帝一辈;二来呢,上一任的怡亲王载垣,可是在祺祥政变中被赐自尽的,可以说,就是死在“今上”的手里,真真正正,地地道道,“罪余之家”,哪儿有入继大统的可能性?

  好啦,就剩庄亲王和恭亲王了。

  庄亲王有儿子,恭亲王也有儿子,辈分呢,也都对,目测——嗯,都符合要求,都有入继大统的资格。

  不过,就如前面说的,“资格”和“资格”,大不相同。

  本朝从圣祖开始“钦定字辈”,即我们熟悉的“胤、弘、永、绵、奕、载、溥”等。其中,“胤、弘”两个字辈为圣祖钦定,“永、绵、奕、载”四个字辈为高宗钦定,宣宗钦定了“溥、毓、恒、启”四个字辈,文宗钦定了“焘、闿、增、祺”四个字辈。

  当然,我们都晓得,在原时空,清朝的帝系,在“溥”字辈之后断绝,其后的“毓、恒、启、焘、闿、增、祺”,就跟“帝系”神马的,一毛钱关系也没有了。

  留意,这个“钦定字辈”,仅限于圣祖一系,爱新觉罗氏其他的支系,是不可以使用这些字眼,为自己的儿子起名字的。

  因此,单看名字,就知道其人是否为圣祖一系。譬如,今天在座的几位王爷,庄亲王奕仁、恭亲王奕?、怡亲王载敦、醇郡王奕譞、钟郡王奕诒,为圣祖一系;睿亲王仁寿、郑亲王承志、礼亲王世铎、豫亲王本格——非圣祖一系。

  “钦定字辈”,垄断的,绝不仅仅是几个“嘉名”。

  在“钦定字辈”的同时,潜规则就形成了:大清的皇位,只能由“钦定字辈”承继,就是说,只能由圣祖的子孙承继。

  所谓“近支”、“远支”,就在这里分野:圣祖一系、“钦定字辈”,为“近支”;非圣祖一系的、非“钦定字辈”,为“远支”。

  “近支”既然垄断了皇位的继承权,“远支”的皇位继承权,其实就仅存在于“理论上来说”了。

  庄王属于“近支”,他这一支,是有实打实的皇位继承权的,这是醇王“石破天惊”之后,他如坐针毡的原因。

  庄王性格恬淡,与人无争,根本不想卷入嗣位争夺这个天字第一号的大麻烦,现在,“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我……我招谁惹谁了?

  不过,他仅仅是“如坐针毡”,恭王却是不折不扣的“吾居炉火上”,且这一次,恭王自觉,非外焦里嫩,彻底被烤熟了不可!

  *(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