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乱清> 第一三八章 天赐良机?取祸之道?(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三八章 天赐良机?取祸之道?(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
  恭王倏然睁大了眼睛,微微张着嘴巴,这副形容,地地道道的“目瞪口呆”,于讲究风度仪态的恭王,是很少见的。

  过了半响,忍了又忍,还是没忍住:“荒唐!荒唐!”

  不晓得是说宝鋆荒唐,还是说这个消息荒唐?抑或,是指斥消息里的“她”荒唐?

  “六爷,你看你,我都说了,你别一听就跳起来……”

  “你说的‘老天爷’,”恭王打断了宝鋆的话,“就是这个意思?不小心……‘有’了,于是,不得不躲了出去?”

  “是。”

  “你的意思,”恭王吃力的说道,“‘她’去天津,竟是去……生孩子去了?”

  “……这,我可说不好,也许,嘿嘿,人家是去……把孩子落下来呢?”

  “要花整整一年的辰光?”

  “那,就是去生孩子好了。”

  “荒唐,荒唐!”

  “六爷……”

  “我问你,这个消息,你是从哪里听来的?”

  宝鋆踌躇片刻,正要开口,恭王又抢在前头:“能够跟你说这个话的人,必是你极亲信的人,好,我也不来问他姓甚名谁,我只请你想一想,这个人——”

  说到这儿,曲二指,竖三指:“在‘这个数’的手里边,吃过什么亏没有?”

  宝鋆犹豫了一下,说道:“六爷,对你,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跟我说这个话的人,是我一个远房的侄子,叫做景和,至于他有没有在‘这个数’手里吃过亏……有,而且还是大亏。”

  “景和?”恭王微微皱眉,“这个名字我有点儿印象,是不是……嗯,安徽军费报销案里的那个景和?”

  “就是他。”

  彼时,景和在珠市口开了间“聚珍楼”,台面上做珠宝古董生意。台面下替宝鋆收受贿款。安徽巡抚衙门为报销军费一事,派了粮道李宗绶、凤阳知府宋尊邦,来京钻营户部的门路,李宗绶和宋尊邦。就是通过景和的手,将三万两银子,过给了当时“管部”的军机大臣宝鋆。

  “安徽军费报销一案,”恭王说,“你是折了大筋斗的;这个景和的处罚。我记得,是‘聚珍楼抄没充公’,人呢,发到黑龙江去——怎么,回北京来了?”

  “是,他是提前赦回。”宝鋆说,“案子判了三年,不过,他上上下下花了不少钱,加上当时方子颖还在刑部。肯给我面子,刚刚好,‘西边儿’三旬寿辰,要寻些人加恩,于是就拿这个做由头,给放回来了。”

  方子颖即方鼎锐。

  “我记得,”恭王说,“这个景和,原本是户部的银库郎中吧?”

  “是——”宝鋆微微苦笑,“阎丹初到部。大动干戈,把他参掉了。”

  顿了一顿,说道:“我承认,要说吃‘这个数’的亏。我这个远房侄子,可是吃了不止一次,且都是大亏——他对‘这个数’,是衔之次骨的。”

  “这个景和,”恭王说,“窝在黑龙江。鸟不拉屎的地方,音讯隔绝,怎么会晓得‘她’‘有’了呢?这个消息,景和又是从哪里听来的?”

  “六爷,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宝鋆说,“景和说,他是从内务府听来的,他说,是内务府营造司的员外郎琦佑说给他听的——他们两个,打小就混在一起,是极好的朋友。”

  “内务府?”恭王叹了口气,“还有哪个衙门,比内务府更恨朝内北小街的么?”

  宝鋆不吭声。

  “内务府——”恭王冷冷一笑,“先头恨肃顺,后来恨我,现在,恨朝内北小街,这都是一脉相承的——总之,哪个在台上,哪个不给他们钱花,他们就恨哪个!这些,你这个‘掌钥’的内务府大臣,难道不晓得?”

  “六爷,你说的都对——内务府里边儿,拿肃六的话说,确实是‘混蛋多’。”

  顿了一顿,用争辩的语气说道:“内务府的人,自然不会说朝内北小街的好话,这是事实,可是,说坏话并不等同生造!没根子的谣言,不见得传得起来——就像皇上的那些事儿,他若没干过,太监们也不能瞎传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