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再大的怨气,也得屈服于现实,回迁的彭城百姓,为了活下去,只能接受现实。
根据不同的选择,开始了相似而又有些区别的新生活。
郑梧之前是商贾,时常往来河南、淮北,所以才会认识北徐州境内的庞家人,他‘回迁’之后,经过仔细打听,发现了一个机会。
那就是经商,卖铁锅等制品。
不知何故,梁国的徐州州廨,打算大兴煤、铁矿冶,其主要制品,居然是名为“锅”的生铁制炊具。
这铁锅,不仅销往梁国的两淮地区,还可能不受限制的销往齐国。
州廨组织了许多次‘美食会’,专门以铁锅烹饪各类菜肴,请与会人员品尝,并对铁锅的用法进行介绍。
郑梧参加了多次,发现铁锅是个好玩意,且州廨说了,彭城本地人,可以参与铁锅买卖。
而等他听了铁锅的‘官方进货价’之后,惊喜万分:利润很可观!
哪怕只是在城里开个邸店,从官冶、民冶拿货,然后转卖给上门进货的商贾,利润都十分可观。
因为铁锅的‘进货价’真的很低,出乎意料的低:哪怕是小号铁锅,进货价一个也就一百八十文钱。
一百八十文钱(五铢钱),其总重量不比一个小号铁锅轻多少,可见铁锅制作成本之低,但质量还是可以的。
当然,生铁锅怕摔,保养不当会生锈,不过生铁制品都是如此。
徐州州廨明确规定,任何店家进货后,小号铁锅对外的‘批发价’,最低不得低于二百二十文,所以,店家在城里转手就至少能有二成左右的利润。
而按照规定,拿到‘特许经营许可’的店家,每月的进货份额,不会低于一千个铁锅。
若都以小号铁锅计,店家坐地转手,月盈利不低于四十贯,但这还只是开始。
州廨派员带他们参观了铁锅作场,官、民作场巨大的铁锅铸造产量,让人光是想,就能欣喜若狂。
每月能进一千个铁锅,还只是现在,将来,随着铁冶规模扩大,还会更多。
这一切的前提是铁锅有销路,供不应求。
那么,铁锅到底能有销量么?
此刻,两人来到邸店后院,庞靖看着自己的人,与店伙计清点一箱箱生铁锅,感慨不已。
“说来惭愧,之前,我以为这铁锅没什么意思,那梁军军吏报的价格,也不当一回事。”
“可家父听了我说的价格,又试过了铁锅,如同疯了一般,成日里念叨。”
“于是,打发我来彭城...寒山,找官府进货,没想到,走在街上,却见了郑兄的邸店。”
庞靖说着说着,依旧有些疑惑:“郑兄,这铁锅真的能有销路?”
郑梧回答:“我认为有,因为这里的铁锅物美价廉,许多寻常人家,咬咬牙,都能凑钱买一个,而且...这边请。”
郑梧请庞靖来到客厅,这里已经备好两份饭菜。
菜肴,全都是铁锅炒出来的,名为“炒菜”,厨子学的是‘鄱阳炒’技艺。
庞靖就座,光是闻,就觉得菜肴不错,赞道:“真香!”
“方才你问,为何我看好铁锅的销路。”郑梧缓缓说着,“关键就是物美价廉,价廉想来老弟已经明白了,至于物美...”
“若老弟有空,亲自生火,用铁锅按着新式菜谱烹饪几次,和釜、铛比一比,就知道了。”
“啊,小弟、小弟厨艺不精...”
庞靖有些不好意思,郑梧见状,笑了笑,开门见山:“省柴禾,保养简单且耐用,炒出来的菜,香,好吃。”
“当然,炒要用油,若舍不得用油,煮也行。”
“这就是物美,其他炊具,不好比。”
“还有那铁针,别看不起眼,走的是薄利多销的路子,累积起来的利润,可不少的,令尊确实好眼力。”
“原来如此。”庞靖点点头,若有所思。
郑梧则吃起香喷喷的爆炒鱼鳔,畅想着美好未来。
没错,他的家业因为梁军水淹彭城而化为乌有,所以他恨梁国。
但是,日子还得过下去,而梁国治下的徐州,让他发现了前所未有的商机,只要把握住,短短数年之内,他能赚到的钱,要之前损失的钱财多得多。
铁锅不起眼,却一定能卖到供不应求,而这只是其一,梁国的新平白瓷,那也是不错的买卖。
这种时候还念着“恨”,不给梁国当良民,有钱不赚,那就是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