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部官署一处院子里,停着几辆独轮车,乍看上去,和民间所用独轮车没太多区别。
独轮车,在汉时就有了,当时名为“鹿车”,车有一个轮子,双握把,仿佛鹿角,一个人就能推动。
后来,三国时期,有了改进。
据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鹿车的运输效果不满意,因为汉军要出蜀地攻关陇,走的是栈道,原有的鹿车,运输效果不好。
于是,诸葛亮制作了“木牛流马”,极大改善了粮草运输的效率。
木牛流马到底是什么?众说纷纭,但很多人认为,这当中,包括一种改进后的独轮车。
无论传说如何,独轮车在民间确实普遍使用,既能走丘陵、山区道路,也能走平原地区的田埂路。
几名“参谋”,向前来参观的皇帝和皇太子,介绍这个常见的运输工具。
所谓参谋,即参与谋划的意思,军中设参谋一职,参与军事行动谋划、承担具体军事业务,其中包括后勤运输。
皇太子李昉见识过民间生活,所以能看出这独轮车和民间独轮车的差别之处:眼前这独轮车,前后各有双把。
这就意味着,独轮车可以两个人驾驭,前拉后推,载重量相比一般的单人独轮车要大。
但实际上,前面的双把,等同于马车、牛车的双辕,可以用一匹马/骡/驴来拉,而位于独轮车后方的人,负责维持独轮车的平衡。
此外,车轮也有不同。
眼前的独轮车,车轮为铁轮,其重量不比同尺寸木轮重多少,但更加牢固。
参谋们对军队为何要以独轮车为主要运输工具之一,做出解释:某些地区,比较适合用独轮车来承担后勤运输重任。
尤其这种独轮车,在崎岖路段行进时,车轮不容易坏,这一点,在大规模的运输当中十分重要。
虽然木车轮的优点是价格便宜,随坏随修,因为木材到处都有,但是,大负重、长距离运输时,故障率相对较高,需要花时间来修补。
对于提高陆地运输效率来说,这问题比较容易拖后腿,所以参谋们根据历次战役的实际使用经验,得出了“铁轮车更合适挑大梁”的结论。
这一结论的前提,是进行丘陵、山区路段的运输。
这些地区的路,一般都是窄路,道路崎岖,两轮车也许能走,但到了某些弯曲路段,转弯不便,容易出现拥堵。
两轮车的转弯半径其实不算大,都会有转弯吃力的时候,四轮车就更别说了。
而且,走山路时,经常出现道路一侧是悬崖、陡坡的情况,这时候稍有不慎,拉车的牲畜就会失足掉落,连带着把车以及车上货物都拖下去,造成损失。
所以,到了这些路段,车队的行进速度会很慢,车夫们小心翼翼驾驭驮畜,缓慢通行。
于是,运输车队行进在丘陵、山区路段时,总体的移动速度不快,和步行差不多,且经常在某些路段出现拥堵。
甚至,会因为一辆车出了故障,譬如车轮坏了,导致整个车队就堵在狭窄路段,进退不得,
所以,有司总结了历次战役后勤运输的经验教训,决定用独轮车,作为丘陵、路段运输的主力车型。
独轮车的结构简单,活动部件少(轮子比两轮车少一个),用了铁车轮后,“平均无故障时间”延长。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