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出使梁国的齐使刘逖,看着窗外被阳光映照的花草树木,陷入沉思。
他奉命出使梁国,在淮阴经历了一个难以置信的冬天。
招待国使的馆邸,下榻处有“火炕”,睡觉时十分温暖,所以刘逖就寝时不需要穿着臃肿的寒衣,能够一觉睡到天亮。
夜里,下榻处点起“煤气灯”,灯火通明,使得室内如白昼,在灯下看书十分方便。
刘逖自幼苦读,因为看书用眼过度,视力不是很好,尤其夜晚,看书时十分吃力,除非多点蜡烛。
但蜡烛很贵,刘逖平日不舍得多用,现在,因为有了明亮的“煤气灯”,他晚上看书轻松得很。
所看的书,不是一卷,而是一“本”,为“线装书”。
馆邸提供的书籍,放满整个书架,而书架占据了书房里三面墙壁,所以书的种类很多,许多都是刘逖有所耳闻却没完整看过的典籍。
至于大名鼎鼎的《华林遍略》,馆邸就提供了几套,所以作为使主的刘逖,以及几位同僚,这段时间在馆邸过的日子可谓“爽快”。
每个人,都是手不释卷...手不释“本”,只要有空,就从早到晚看书,仿佛每一天过得都很快。
当然,正事不能耽搁:刘逖此来,是为了促成齐、梁两国开“边市”。
其实就是求和。
梁国已经全据河南(虎牢以东),而周国占了洛州(洛阳),形势对齐国十分不利。
尤其梁国,因为有李笠这头猛虎一直蠢蠢欲动,对齐国的威胁极大。
若任由周、梁两国携手,齐国的处境只会越来越危险。
所以刘逖此来,是要尽可能促成齐、梁两国开“边市”,只要对方同意,那就意味着对方短期内不想兴兵。
接下来,就能考虑握手言和了。
毕竟,梁国皇帝年初驾崩,国内局势不稳,加上要在河南站稳脚跟,需要喘一口气。
刘逖是在秋末抵达梁国,到了淮阴才知道,梁国的宗室诸王,不认同彭城公李笠都督中外诸军事,起兵讨伐“国贼”。
结果诸王很快兵败被俘,讨伐“国贼”的人,自己成了“国贼”。
梁国的宗室力量经过此次变故,已经虚弱不堪,再没有人可以阻挡都督中外诸军事的李笠,迈出那一步。
现在,在淮阴逗留的刘逖以及同僚,算是亲眼目睹李笠一步一步向前走的过程。
之前,因为皇后、妃嫔未能给大行皇帝生下子嗣,于是以宗室子过继先帝(萧大器),作为大行皇帝的弟弟即位。
却是个三岁小儿。
后续,李笠进爵楚公,朝廷以徐州及周边地区数郡为楚国,楚国建台省、设置官吏。
不久,李笠进位楚王,进丞相为相国,总百揆,备九锡,加黄钺、殊礼,赞拜不名。
以王妃黄氏为王后,世子为王太子。
接着,太尉王僧辩及不少大臣上表劝进。
于是,天子下诏,逊居别宫。
命太宰、江夏王萧大款奉册,大宗正庐陵王萧应奉皇帝玺绂,禅位于楚。
楚王李笠不受,天子再让,李笠再辞。
前后,三让三辞。
此为禅让之礼制,虽然有些无聊,但却是必须要走的,接下来就会为正式的禅让。
刘逖目睹了魏、齐换代,所以对这个路数并不陌生。
他看着窗外景色发呆,只叹“维桢之臣”,始终避不了那个结局:要么功高震主被杀,要么取而代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