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乱世栋梁> 第十三章 困境(续)(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十三章 困境(续)(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南派三叔81中文网
  

  “是么?”李笠拿起一枚铜镜,仔细端详着,“那,杜东主可知道,这是为何?”

  杜氏摇摇头:“不知,谁都不知道。”

  李笠闻言把手一松,手中铜镜跌落地面,‘啪’的一声,裂成两半,化为破镜。

  那年,隋军渡江,攻入陈国国都建康,持续了数百年的南北朝结束,天下,终于统一了。

  那天,陈国驸马徐德言砸破一枚铜镜,自己拿一半,娇妻乐昌公主陈氏拿一半,夫妇俩含泪约定,将来如果有缘,便要以破镜为相认的信物。

  陈国君臣及宗室、公主们,被隋军带往长安接受处置,按照惯例,亡国公主们是最优质的战利品,分发给功臣。

  于是,漂亮的乐昌公主陈氏,成了隋国重臣杨素的宠妾。

  虽得新主百般宠爱,但陈氏忘不了徐德言,将那一半残镜交给仆人,让仆人到长安市集售卖。

  潦倒的徐德言也在长安,看到了那枚残镜,掏出自己手中另一半残镜,合二为一。

  杨素得知此事,便成全了这对苦命的夫妇,让陈氏回到徐德言身边,并赠送钱财,小两口随后返回烟雨江南。

  此即为“破镜重圆”的故事。

  千年后,有学者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于是拿来自己收藏的古镜,往地上一砸,却砸不烂。

  所以,“破镜重圆”故事果然是假的么?

  并不是,因为这个学者用来试验的铜镜,为唐以后的铜镜,徐德言夫妇用的铜镜,是唐以前的铜镜。

  铜镜有上千年历史,却以唐中晚期为界,有着不同的材质:汉唐铜镜,材质为铜锡合金,唐之后的铜镜,材质为铜铅合金。

  铜锡合金所作铜镜,质地坚硬,镜面光亮度可以长期保持,却很脆,容易摔碎,价格贵。

  铜铅合金所作铜镜,质地较软,镜面光亮度较难长期保持,却很韧,不容易摔碎,价格相对便宜。

  于是,唐中晚期之后,一个广泛存在于各地的职业诞生了:磨镜人。

  汉唐铜镜,制作完成后研磨、开光,镜面光亮,可以用很久,当镜面开始变模糊时,只需要拿一个皮子,沾上些许镜药,把镜面轻轻擦拭,就会光亮如新。

  这种活做起来很简单,自己就能动手,不需要请人来做,当然,也有部分手艺人走街串户,为人磨镜。

  因为日常使用中的各种意外,会让镜面受到物理损伤,譬如出现划痕,就需要用工具磨平镜面,所以这个时代也有磨镜人,却不是普遍存在的职业。

  唐之后的铜镜,制作完成后研磨、开光,镜面光亮相对汉唐铜镜无法持久,很容易变模糊,但处理起来很麻烦。

  需要专用工具,譬如极其平整的另一个平面来“磨”,小心、仔细地把镜面磨平,然后才能上镜药擦拭,让光亮重回。

  这种活需要专业人士来做,所以,才广泛出现了“磨镜人”这个职业。

  以唐中晚期为界限,铜镜的状态出现了变化,原因在于镜料材质变化,在于铜锡合金与铜铅合金的不同特性,以及价格。

  铜锡所制铜镜贵,铜铅所制铜镜相对便宜,所以自北宋时起,铜镜的普及率增加,磨镜的需求也增加,所以催生了磨镜这个行业。

  李笠不是什么制镜专家,这些知识,是后世他听一个收藏古镜的收藏家谈起的,所以记在心中。

  但他无法向杜氏讲解,毕竟“破镜重圆”的典故是发生在数十年后,当然,前提是那时还有隋国和陈国。

  杜氏看着李笠就这么摔坏一枚铜镜,不吭声,想听听李笠接下来要说什么。

  李笠看着这枚破镜,对杜氏说:“镜料及工艺千年不变,业内所有人根本就无法突破技术瓶颈,相互间的竞争,不过是困境中的苦苦挣扎罢了。”

  杜氏闻言觉得可笑,她觉得李笠一个门外汉,怎么就大言不惭的嘲笑起制镜这门手艺来。

  她问:“既如此,你说怎办?”

  “好办,过几日,杜东主的店就能有新品上市了。”李笠胸有成竹的说,“我这几个月没白过,已经制作了许多铜镜,好与不好,销量说话!”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