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诡三国> 第2544章一时激起百层浪(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544章一时激起百层浪(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81中文网新笔趣阁
  

  郑玄叹息说道,孔夫子亦知趋利避害,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更何况芸芸众生?故而若是君子之所不立,便假名令庶民而立之?若是如此,这等忠孝仁义,又是何必?

  故,忠孝仁义,皆为礼也。郑玄抬着头,目光越过了国渊,看向了沉沉的夜色,而这礼者,便是先有不礼之,后明其礼,未必遵其礼也。如今,不过是说开了而已,又不是就此绝了忠孝仁义,该有的,还是有的

  (???)

  深夜,有人酣睡,也有人睡不着。

  睡不着就起来喝茶。

  反正是睡不着。

  红泥炉的火力不大,烧水的速度也自然不快。

  汩汩的水声,在深夜里面特别的响,就像是白天那些言论还在耳边不停的震荡,敲击着耳膜,也在脑中碰撞。

  司马徽和司马懿都没有说话。

  不知道是因为静谧的夜不忍心打破,还是因为淡淡的茶香让人平静,亦或只是两个人都在思考,都还没能找到什么头绪。

  司马徽自称是隐士,但是他并非真正看破红尘,而是假装看破红尘而已。真正的隐士基本上都在那些人迹罕至的深山老林里藏着,或者在偏僻残破的老屋内等死,根本不会在一般人面前露面,更不会说去见皇叔了。

  这并不能说明司马徽就是什么虚伪之辈,道德小人,而是大多数的汉代学子,乃至于魏晋时期的士族子弟,都有这样的一个心思,越隐名头越大,那么为什么不隐呢?越是弃官便越是高升,那么为什么不弃官呢?

  有一条终南捷径可以走,为什么还要辛辛苦苦的去爬山呢?

  直至有一天,有皇帝被这些动不动就隐,说两句就要弃的惹怒了,下诏凡是隐和弃的,一生皆不得再次录用

  然后魏晋之后,渐渐的,就没有隐士了,或者说,隐士就没有成为社会的一种风俗,一种潮流。

  潜规则就是潜规则。

  隐士越隐官越大,孝丧越久越是孝,以及像是什么赚钱不寒碜等等,都是潜规则,都是给自己脸皮上贴的金,给自己心施加的安慰剂。

  水开了

  水声沸腾。

  冲泡出来的茶,没有煮的茶味道那么重,但是也少了几分苦涩,多了一些清香。

  叔侄二人各自捧着茶碗,喝着,咕噜,咕噜。

  这是说开了碍水镜先生习惯性的好好了几声,好好,说开了也好

  潜规则一旦被说破了,自然就不能继续成为潜规则了。而绝大多数的潜规则,都不是什么好事情。

  司马懿放下了茶碗,略微有些迟疑,叔父大人,骠骑是不是

  司马徽微微抬了抬长长的眉毛,你想要说什么?

  嗯司马懿抬起头,叔父大人,这话,虽然是庞氏子所言,但是这是说利害天下可没有说利于天子碍况且这利害是利害,忠义是忠义,两相分说,不再复为一谈是不是意味着

  水镜先生沉默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莫须有。

  两人又是沉默下来,过了片刻之后,司马徽才借着说道:其实说开了,也是好事。

  司马懿点了点头,是好事,先说了,总比到时候再说要好一些毕竟现在,关中已经是和山东大不相同了

  司马徽嗯了一声,然后端起茶碗来,没错,就像是这茶骠骑之茶若非骠骑,又有谁会想着这样来饮茶?精华,糟粕,呵呵,好好

  确实如此。不仅是这茶司马懿说道,还有好些事物,主公近乎于一人之力,推动着天下而动兵器,农事,香料,还有这正经正解,华夏四方

  这华夏四方仲达你可知晓几分?其中几分为真,几分是假?水镜先生问道。

  司马懿沉声说道:除了泰西之学,可多之士之外,余者,皆为真。前些时日,阴山李曼成亦战丁零溃兵一部,斩获不少,近期会押送俘虏至长安。北域都护府先破了鲜卑,再驱了丁零,如今漠北大部,皆是骠骑所属交趾么,懿虽说知晓不多,然刘玄德确实是拿击败了士氏,进兵日南,据称正在修筑从建宁至交趾通道,以便转运各项南北物资

  这些事情,作为骠骑之下中高层的司马懿,当然都是清楚。

  故而,这泰西之孔孟,也多半是真的了?水镜先生说道,炎黄,五帝,诸子,百家,先秦,大汉嗯嘶

  水镜先生忽然吸了一口凉气,眼珠子咕噜噜转动起来。

  然后司马懿刚开始不明白,但是随后也吓了一跳,和司马徽两个人相互瞪着眼。

  莫非x2

  两个人都从对方的脸色上,看到了自己的猜测。

  灯火摇曳着,光影晃动着,就像是有什么东西在黑暗当中滋生出来,然后慢慢的潜入了周边的物体之中,悄然成长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