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瑾睿从来善宁县起就存了的想法。唐瑾睿至今都不曾忘记过。
顾明卿很支持唐瑾睿在乡下开私塾的想法。
唐瑾睿很快就将商户捐的银子公开了,立碑的事情也进行了,他还亲自提了三块“仁善之家”的牌匾,给的是捐款前三名的商户。
水家和邢家知道对方捐的银子和他们相同时,心里是微微有些不舒服的。要是知道,他们宁可多捐个几百两,那就能压过对方了!
可惜了!真是太可惜了!
不过那份可惜,在看到名字被刻在碑上,还有那“仁善之家”的牌匾后,顿时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唐瑾睿既然要修路,就将账目明明白白地公开,保证每一个铜板都是用在修路上。
这一次银钱充足,所以唐瑾睿打算将善宁县的路修得好好的,绝对不会出现什么滥竽充数的豆腐渣工程。
至于那些山头,唐瑾睿也将大头给了水家和邢家,还有就是县里的大户。只有有些小商户,他们独自是吃不下去的,与人合作共买了一个山头,唐瑾睿按照事先说的,也同意了。
卖山头时,他们也签订了契约,这些人雇佣工人,必须得优先考虑善宁县的百姓。
这基本没什么问题,简直是再简单不过了。
这些事情全都平稳地进行着,没有出任何的夭折子。
唐瑾睿想给村子里建私塾,这不是上下嘴皮子一翻就能做成的事情,其中涉及的事情不少,需要细细敲定。
唐瑾睿跟王师爷,严如尘一直商量了快半个月才将事情敲定下。
*
陈氏现在的日子比起以前真是好过多了,地里种了东西,虽然现在还没长成什么来。可是看情况,等到丰收的时候,肯定是有收获的。更别提现在还免了两年的赋税,日子眼看着有盼头了。
不过庄稼收获还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这段日子,唐瑾睿则是出钱去买了粮食(那些钱就是县衙最后剩下的银子-)虽然分到每家每户的粮食不是很多,但是也足够吃了,起码不会饿死。
现在家家户户都觉得现在的日子有盼头了,每个人的脸虽然还是面黄肌瘦,看着没什么营养,但是脸上洋溢着希望之色,这让他们看着精神奕奕。
陈氏今天比之前还要激动。
陈氏急切地推开家里的门,刁氏已经做好了午饭,见陈氏这样急匆匆,不禁问道,“你咋了?出啥火烧屁股的大事了?咋那么急?”
陈氏眼底的激动之色几乎要溢出眼眶,她好不容易才平复下心情,说道,“娘,大好事啊!我今儿个听里正说了,他——他说县令大人要在村子里建私塾,以后咱家三儿能去私塾读书了!”
刁氏听到这消息也激动了,张口结舌道,“这——这——这是真的?三儿真的可以去读书了?”
陈氏重重点头,“嗯,当然是真的了!娘,这可真是天大的好消息啊!以后三儿能识字了,就是不能考取功名,以后的日子肯定也差不了。”
三儿听懂了陈氏和刁氏的话,问道,“娘,我是可以读书了吗?”
陈氏摸着三儿的脑袋,眼底冒出了晶莹的泪花,“是啊,三儿以后可以读书了,高兴不?”
三儿从陈氏的嘴里得到肯定的答案,顿时高兴地笑了,“高兴。奶,娘,以后我一定会好好读书,长大以后孝敬你们。”
陈氏和刁氏也笑了,只觉得以后的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
唐瑾睿也在善宁县的村子里开私塾,要办的事情还不少。私塾的地址倒是好办,各个村子里,想找一家废弃的屋子,这不是难事。
难的是找先生。
只是给孩子启蒙,唐瑾睿觉得秀才功名就可以了。
善宁县的读书人虽然不多,但是扒拉一下,找个几十个还是没问题的。其中也有在科举上郁郁不得志,甚至因为科举而导致家境艰难的。
唐瑾睿要的就是这种人。
唐瑾睿找到了这样的秀才,跟他们商量,以后他们的户籍就迁到他们教书的村子,每月他们都会有一定的教书银子还有粮食。
唐瑾睿的行为几乎是将他们定在了那村子。
唐瑾睿不能不为以后想,要是这秀才教到一半就走人了,那该如何是好?以后那些孩子该怎么办?唐瑾睿也不觉得他是在毁人前途。
相反,唐瑾睿是给了这些秀才一条谋生之路。
光唐瑾睿一个人跟这些人交谈,不知道要到何时,事情才能办好。因此王师爷和严如尘也一起出动了。
那些秀才里,当然不是人人都答应的。有些人虽然科举不顺,但心里还是存着继续科举的心思,所以当然不会同意。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