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执事会的办事流程,就有点类似于内阁了,各地产业的事务都是先对口上报本产业的总号,然后他们给出初步处置意见后再报到执事会,执事会这里商议后票拟贴黄上呈秦琅。
然后秦琅还有个更贴身的侍从室,他们会先筛选一遍,实际就类似于批红。
通过这种层层筛选,一般大事才需要秦琅拍板,一般的小事都是由执事会和侍从室商议着给出处置结果,甚至更小点的事情,各地的商号自己就可以解决了。
就算到了如今,秦家的产业依然巨大,而管理层也很庞大。
现如今,虽说整个吕宋都属于秦家的,但吕宋都督府州属于封地,秦家各产业却算是秦家的私产,这算是两个不同的体系。
六曹和内阁官员,都是从吕宋都督府下的官员中选拔,但宣徽院不同,秦琅是用自己原来打理产业的团队中挑选人出来,宣徽院的院使等全套人员,是一个单独的体系,不会与府州那边相通。
宣徽院的人也有任期,定期换人,任期结束后或在院内升职,或是重新到秦家产业体系中任职,或是退休,而不会到府州任职,这样保证宣徽院始终是秦家的私人,秦家所赋予他们的批红权,不用担心受到内阁或是六曹的影响,毕竟不是一体系的人,升迁等都不受那边考核控制。
其实本来秦琅考虑过直接用国官或府官这两套体系,来代替内阁或宣微院,秦琅做为吕宋郡王、吕宋大都督,有权开国开府,就是各建一套班子。
国官班子会有国令、大农、国尉、国丞等,学官长、厩牧长、食官长、典卫等。
而府官班子则会有傅、友、长史、司马、诸参军事等。
只不过这两套班子虽然也算编制齐全,但官吏都是朝廷经制官吏,就算朝廷许吕宋自置属吏,可这些官吏也本来各有差事,并不符名秦琅需要的做为机要秘书代批朱红的需要。
所以国官班子和府官班子仍然还在,只不过这就属于没多大实权的班子。
核心的票拟和批红之权,秦琅分别交给了内阁和宣徽院,以更专注处理而不受其它影响。
“授秦用为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俊为侍卫亲军司马军都虞侯!”
“授秦勇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
“授秦存孝为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侯!”
······
秦琅最先宣布的是四衙管军十三将的名单,原来是侍卫亲军马步司、侍卫亲军水军司以及衙内司三衙,这次秦琅把马步军司拆分为二,于是便形成马军司、步军司、水军司和衙内司四衙。
每衙以都指挥使为主帅,以都虞侯为副帅。
再加上上六都编为左右两厢,各置都指挥使和都虞侯,然后再加上衙内诸班直一位都虞候,衙内诸班直只设都虞侯而不设都指挥使,因为诸班直为大都督直属亲领。
因此实际是四衙十三管军。
这十三位将领,就是如今吕宋军方最高将领。
以四衙分统吕宋诸军,吕宋军队又划分各军镇,以防御使分统。
因为吕宋如今也没大的军事威胁,所以吕宋虽编了不少军队,但仅有部份是常备军,如衙内诸班直和上六都,这些属于常备军,且是特种编制,是加强编。
每军镇也设有满编的甲等旅,军官、士兵都是满编,但非常备,平时只部份在营或值守。乙等旅则是只有半编,同样平时只部份在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