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岭南给皇帝的密奏中再次提到了出关就食,让皇帝带百官和长安军民,到洛阳就食。
起码江南的粮食运到洛阳去要近的多,也不会被陕州那瓶颈卡住大半运力,长安到洛阳,几百里路,也就减少了几百里的运程,还有解决了关键的一个瓶颈。
如果十万军民到洛阳就食,一个月就可少往长安运近十万石粮。与此同时,把从塞北把这次北伐获得的牛羊等牲畜或直接赶着南下,或就地屠宰,然后分割运往关内河东河北朔方等地,这样一来,也能缓解一些饥情,不必完全依靠从南方运粮食。
李靖这次北伐,是前所未有的大捷,俘获的突厥人口就有不下二十万,另外突利等归附后,又有数万人口。
唐军获得的牛羊杂畜百万计。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
如何安置这些突厥俘虏和降人。
有人提议如上次对郁设部等突厥人和杂胡的安置法一样,但也有人反对,这样的话,朝廷没有能力安置。
因为今年颉利兵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北方的灾情比中原还要严重的多,现在颉利败了,突利降了。
东突厥完了,可这些突厥牧民是没法在草原上过这个冬的,因为他们本就受灾严重,加之战事又让他们损失不小。
朝廷要么把这些人扔在草原上不管死活,自生自灭,可这样做的话,一来不符合大唐的身份,再者这样做也有很大隐患,几十万突厥灾民留在草原上,活不下去,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跑到南边来抢劫。
没了颉利突利,但谁知道到时哪个部落的俟斤、特勤会站出来扯旗呢?
别说草原上的突厥人饿急了会南下抢劫,就是中原向来温驯的农民百姓,在大饥荒时,也一样会扯旗造反,成为流寇草贼的。
有人说那只能安抚,甚至接济一下,让他们到更南边,甚至是长城内来过个冬。
这就会有更多问题。
首先一个,之前夺的百万牛羊,其实就是这些牧民们的财产,他们连人带牲畜都落到唐军手里,现在要把这些突厥人安置到长城内,这些牛羊不还得还给他们?
可大唐也需要这些牲畜啊。
不说突利带着归附的那些,就大唐俘获的那十几万突厥人,现在就是个烫手的水芋。
怎么搞都不好弄。
十几万人啊,谁也不敢开口说弄死算球,或者说不管了。
那不是三五百,了不是三五千,是十几万。
李世民跟秦琅虽然往来书信里也在讨论这个问题,可毕竟相距五千里,书信再快,一个来回都得起码近月的时间。
现在李靖等在塞北的将军们,也只能先把那些俘获的突厥人和他们的牛羊一起押到了长城北面脚下,暂时安营扎寨看管着。
而突利归附后,本人入京面圣,自己的部落人马,依然还留在草原。可灾情严重,已经不少撑不住的小部落已经直接就往长城南迁了。
这么多人聚在几千里的长城线上。
牛羊没有草吃,牧民们没有燃料,只能忍痛把牛羊一只只提前宰杀,冻在雪里,冰天雪地的睡着帐篷吹着风,吃着冻肉,撑一天是一天。
可突厥人中一股子情绪正在酝酿,若是不能改变目前这种局面,长城线上就要出事了。
“要是三郎在京就好了,好些事情,他总能有些不错的办法。”李世民感叹着,虽然秦琅已经上奏说动身了,可五千里路,一时半会也飞不回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