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给京兆尹定的是正三品,少尹为从三品,本来宰相们认为京兆尹从三品,少尹正四品。可既然出任京兆尹的都是从一品阶的长孙无忌了,担任少尹的也是二品的秦琅,那就干脆抬高一级。
“陛下为何让臣任这京兆少尹呢?”
长孙无忌是京兆尹,总揽府事,而秦琅做为少尹,是通判列曹。普通州司马没什么权,但京兆少尹却是实权官职。
说白了长孙无忌出任首都市长,秦琅是副市长。
“自今以后,京兆府事务,皆须上呈东宫承乾,若有不对者,承乾可驳回·······”
秦琅听完皇帝的话,若有所思,看来李世民这是有意想要开始实练承乾了,让承乾这个遥领京兆府的皇太子,也开始对京兆府的事务参与管理。
以后京兆府的事务,由京兆尹长孙无忌和少尹秦琅处理,但这些事务的处理结果要做个备份呈交承乾观看学习,甚至若是承乾觉得处置不对的地方,还有发回重审的权力,这就是真真切切的京兆牧了。
尤其是京兆府审理的诉讼案件,若是诉讼者对判决不满的,还可以直接向东宫上诉,让承乾终审判决。
其实秦琅很想说李世民有点着急了。
承乾才九岁啊,九岁的孩子别说翅膀没硬,***也没硬啊,这么小的孩子能懂啥,现在就开始让他参与这些实际政务,那不是心急是什么。
这到最后,还不是要由其它东宫官来代劳。
按照大唐衙门的四等官制,长官、通判官、判官、主典,秦琅在京兆府其实就是个通判官,比如京兆府审理案件,凡有案件,京兆府的法曹府史承办案件的审查和受理。
有人要告状、打官司,只要是在京兆府受理范围内的,则先由法曹府史负责受理,并进行初步审查,检查诉状内容和案件事实,无失则把案件移送判官鞫问,这个判官就是京兆府法曹参军事。
法曹参军事会根据诉状所告内容在进一步查清事实,并依法判断,将判断结果请示通判官京兆少尹参议和审核。
京兆少尹进一步审议案件是否清楚,评议法律的适用是否正确,如果法曹参军事判断无误则呈请长官京兆尹决断。
如果发现判断不当,则以法正之,重拟判并呈请长官决断。
长官复议,如无失则决断,若有疑则亲审或责令相差承办审重审。
而京兆府还有勾检官,由主簿和录事行使勾检职能。
秦琅这个京兆少尹就是京兆府四等官制里的通判官,责掌通判列曹,不仅仅是司法诉讼案件里负责通判,在整个京兆府管理的事务上,他都是通判官。
京兆府六曹是分管功法户仓兵等相关事务的,但相关事务办事最后都还是要到他这里来审核,他审核完再交由京兆尹最后审核。
所以说唐朝官府机构运行,其实还是很严谨的,不仅有四等官制,主官通判官判官主典,还有专门的勾检官制,由主簿、录事负责勾检,录事负责勾,主簿是检。
勾检是监管检查和审计勾稽。
一个相当完整的办事流程。
办事的时候,都要四级连署。四等官一级一级的签署,除了签名,还要签署意见和日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