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一般朝廷政务,在上奏皇帝前,都会由三高官官在政事堂中合议,而后请敕奉行,政事堂会议只有三高官官这几位宰相有资格参与,故称为堂议
杨广的时候,经常出游在外,时常将王公贵族宰相们丢在京师,十余年不开朝议,皇帝不在京堂议也没意义,朝廷政务多由内侍省、殿中省、秘书省这内三省的近侍协助皇帝处置,形成史无前例的监议
李渊登基之后,恢复制度,但遇到重大事情,李渊往往会在两仪殿召宗室王公、三高官官、左右卫大将军、御史大夫等共议军政大事,这其实就是把本来宰相们的堂议,扩大成了由皇帝主持的御前廷议
不过在武德朝,廷议参与官员,官职都不低于三品
而李世民册封为太子后,许多军政大事都亲力亲为,廷议成了例会,甚至参与官员,只要得李世民的太子令都可以参与,品级不再限于三品,往往六七品的官员都可以奉令参与
这种新的廷议方式,使的李世民的一众心腹皆得以与会
大家原本都是天策府的人,所以说起话来也没有多少顾忌长孙无忌做为皇帝的大舅子,更是直接提出要尽诛李瑗子嗣,籍没其家
这是最严厉的处置手段
李世民本来犹豫着自己上位不久,是否要对李瑗这样的宗室宽仁一些,既然李瑗已死,就不追究他的家人
李世民想了想道,“李瑗、王君廓此案,颇令人心惊,建成多年布置,党羽遍布朝野,此事若不能妥善处置,只怕后患无穷”
候君集马上发言
“先前靖乱之后,殿下听从秦琅、魏征等建议,马上颁下大赦令,对废太子党羽尽皆赦免,既往不咎,可殿下的宽仁却依然被王君廓李瑗这些乱臣贼子视为软弱,居然囚禁朝廷使者造反谋逆,所以该下狠手时还是得下狠手,一味的宽仁是不行的现在李瑗和王君廓也都被诛杀,那么就干脆诛灭其族,也好好震慑一下那些心怀不轨之徒!”
“殿下,这事没什么好犹豫的,该杀就杀,现下朝野对于殿下入主东宫,非议依然不少,若不能迅速立威稳住朝廷大局,只怕会有更多人起来做乱,更何况之前秦琼上奏说要提防突厥趁机南下,攘外必先安内,若是连内部都不能安,还谈什么攘外?”另一心腹张亮也进谏道
李世民手指敲击着几案,听着这些心腹之臣们的建言,皱眉沉思
房玄龄此时也发言,“据秦琅的奏报,李瑗谋反此案中,还曾妄图勾结窦建德旧部做乱,自建德被杀,山东之地不曾有过一日之安宁,李瑗一封信,便能召起成千上万山东人起来,此事堪忧秦琅的一些建议,臣认为很有道理,可以考虑”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