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贞观俗人> 第1075章 冷落(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075章 冷落(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南派三叔
  

  所以现在存孝的正式官衔是游击将军守昆明折冲府检校折冲都尉,检校忠武军使,太原县开国子秦存孝。

  而秦琅因为职事官是司徒、太子太师、检校中书令、侍中、太子詹事、河南府尹等身兼多职情况,但以最高的司徒为正一品,要高于他的散阶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所以秦琅的正式官称结衔中可解去散阶。且既不用加守也不用加行或兼等。

  这种官衔中加兼守行,也是为了突出官员阶级,毕竟官员有阶有职,职阶并不是完全挂钩的。可以高阶低职也可以低阶高职,总的来说是以官阶为本,以职事为重。

  拿俸禄按本品官阶来,做事情则以职事来定。

  存孝就是拿从五品下的俸禄,做正四品上的职事,另外还要兼一份忠武军使的差使。

  做为这期学员中难得的绯袍将领,存孝已经晋身到了大唐中高级官员之列了,更是年轻一代的少壮派军官佼佼者,不过他还是很虚心听讲的,且有自己的思考见解。

  比如面对这场他辛苦赶来,却并没有赶上作战机会的吐蕃入侵之战,他就把在羽林宫时听代国公李靖所讲的兵法课上的兵法提了出来。

  李靖跟他们说兵力分散就力量薄弱,兵力集中就力量强大,还说这是指挥作战的基本常识,若我军分兵多处,敌大军向我进攻,就应集中兵力反击,如果兵力不集中,就成为自我削弱的孤旅。

  而他观这一战,秦琅在松州却是把兵分分散于各处。

  年轻的存孝认为,面对吐蕃人的进攻,早就应当集中兵力,然后重点进攻吐蕃,要打防御反击,以进攻取代防守。

  若是以攻代守,只怕早就已经大败吐蕃军了。

  年轻人很有想法,这是好事。

  虽然关于这次防御战略他也不止一次向将军们解释过,但毕竟这期学员们,大多以低级年轻军官们为主,他们平时也接触不到这上层的战略部署。

  “李卫公所说的集中兵力,这点是对的,在任何时候都不过时,当然,这个集中兵力你也得具体分析,就比如说我们这次战役,你也不能说我就没有集中兵力,事实上,当吐蕃来袭,接到警报之后,我临危受命,接下防御之责,便立即开始调动兵马,而在我调兵之前,松州都督府也开始向各处求援,以及聚集兵马了。”

  “现如今,松州聚集了不下八万兵马,其中有边军也有不当值的府兵,还有地方团结兵,有蕃部的城傍侧近,这么多人马,甚至不仅来自于松州,也有来自茂州都督府的,也有来自于益州大都督府的,更有来自西宁都督府、剑州等地的,这就是集中兵力。”

  “吐蕃二十余万众来袭,我也集中剑南之兵力于松州,故此我松州兵力集结,非孤旅也。”

  秦琅说的李卫公,也就是李靖,原封代国公,在秦琅改封为魏国公后,李靖被改封为卫国公,也进封司徒。

  “那为何我们不以攻代守,主动反击呢?”

  秦琅笑着道,“那是因为我们有天险可依,可据险而守,正好以逸待劳。雷关、甘松寨、宁远镇等皆扼守险要,易守难攻,吐蕃倾国远来,千里迢迢,必图速战速决,而且我早已判定吐蕃此次来犯,主要是想趁虚而入,占点便宜然后以此敲诈大唐也,故此,我们只要守好关隘,便立于不败之地。”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