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贞观俗人> 第951章 一片苦心(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951章 一片苦心(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雅文小说81中文网南派三叔
  

  若是按以前的关陇概念,那就等于是潼关以西之地,尽皆归关陇了,那可就管的地方大了。

  秦琅询问了下,李世民还真就有意把整个大关陇交给西京行台来管,就相当于是一个超级大的关陇大行台了。

  不过秦琅还是觉得这步子太大了,“臣建议西京行台,还是只管关中地区,长安京畿以及朔方河套便够了,再大,就可能管不过来了。”

  李世民想想,倒也有道理,若是把整个潼关以西皆归长安行台管,那就等于是大唐西北都划出去了,而那可是关键的地区啊。

  “也是。”

  关于西京行台的地位,君臣交流了一会意见,最后定下来,也就是相当于是中央三省六部的派出机构,西京三省六部诸司,直接归东宫统管。

  这相当于是在关内道、朔方道与漠南道之上,又设立了一个特别区划,这与大唐开国之初时设立的一些大行台其实差不多。

  当时朝廷也先后设立过陕东道大行台、河北道大行台、益州道大行台等,以行台尚书令统领,下面也设有行台六部尚书等。

  这一次的长安行台,则更全面。

  “你真要回岭南?”

  “有始有终嘛。”

  李世民哼了一声,暗骂了秦琅一声滑头,便也没纠缠下去。

  “那换谁来做这太子詹事、长安尚书令合适?”

  “高相公,或者萧相公都可以。”

  李世民沉吟了一会,“便由高士廉做太子詹事加长安尚书令,张玄素为少詹事,萧瑀做长安侍中兼左庶子,于志宁同为左庶子。

  杨恭仁做长安中书令兼右庶子,杜正伦同为右庶子。

  太子领雍州牧,李靖为京兆尹,宇文士及、陈叔达为京兆少尹。

  王珪为长安吏部尚书,李道宗为长安兵部尚书、许敬宗为长安户部尚书、段纶为长安工部尚书、窦诞为长安礼部尚书,李百药为长安刑部尚书。

  长安行台一些关键的职位,李世民亲自点选。

  刘弘基、李孝恭、武士彟这样的武德元老,也被李世民授以长安行台十二卫大将军等职。

  至于长安行台九卿,更基本上都是太子承乾的那些姑父们担任。

  反正长安行台小朝廷的这些官员,要么就是如宇文士及杨恭仁这些德高望重的元老,或是如王珪这样被贬的宰相。

  要么就是非亲即贵了。

  不过这些人虽然大多已经被排除出大唐权力中枢了,但论能力也还都挺强,而且各自的人脉、威望,影响力也都还是很强的。

  因此这个长安行台小朝廷,其实就是一个非常豪华的班子,相当于是给承乾的东宫班子给大升级了。

  皇帝给承乾练手的地盘也更大了,不再局限于京兆,而是整个关中地区,虽然长安行台这边也还是得受洛阳朝廷管辖,但毕竟属于比州道更高级了,权力还是很大的。

  李世民为了叛逆的儿子,也是操碎了心了。

  刚授为尚书右仆射的高士廉改任太子詹事、长安行台尚书令,这右仆射又空出来了。

  李世民笑着问秦琅。

  “陛下自有决断,何须问臣。”秦琅自己检校中书令都不干了,哪里还管的着尚书右仆射。

  况且李世民是出了名的喜欢折腾宰相们,微操小能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