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贞观俗人> 第677章 亲政(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677章 亲政(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81中文网
  

  “太子右卫率、丹阳郡公李客师拜见太子!”

  ······

  一个个东宫官属上前拜见,场面盛大,东宫班子配备十分齐整,堪称一个完整的小朝廷。

  詹事府、左右春坊、以及家令寺、率更寺、仆寺三寺,以及太子左右卫率等统兵六率以及左右监门率府等不统兵四率府。

  此外还仿皇宫的六尚设立了太子内官三司三掌。

  在李世民的不断加强下,东宫各机构不仅仅是教育储君和服务太子的机构,同样也是一个有着强大执政能力的小朝廷,除了规模小点,其职能上,完全是仿照中央朝廷的三师三公,三省六部九寺五监一台十二卫的设置来的。

  仅仅是有品级的官吏,有正式编制的就有两千二百五十人左右,这还没算上大量低阶的杂役,以及东宫的兵士等。

  左春坊下还有司经、典膳等六局,还有崇贤馆。

  东宫拥有的最大权力,便是当皇帝出巡或生病、征战等情况下不能亲政的时候,由太子理政,代表皇帝决断军国大事。

  大唐最早的太子监国,是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后,实际夺得大唐最高权力后,李渊被迫下诏让李世民以太子身份监国摄政。

  而到李世民出巡洛阳期间,李世民也让承乾留守长安监国。

  在李世民为太子监国期间,是以东宫官属为处理全国政务之官员,采用的是太子系统的公文格式向全国发文,并在东宫临朝听政。

  太子发文称令,而不称诏敕。

  李世民对承乾的监国,虽不是如李渊一样被迫,但也是有意培养东宫,故此他先后为东宫配齐太子舍人,又在右春坊下新设太子司议郎,如门下省的给事中。

  又置太子司直,如御史台御史大夫、中丞。

  甚至连东宫平时的公文格式都有详细规定,完全仿朝廷中枢行文格式,凡是处分论事之书,皇太子并书令,詹事、太子左右庶子以署姓名,宣、奏、行、书案书日。

  另外皇帝还特别设立制度,当皇帝在外,诏令太子监国之时,京师留守政事堂宰相或三省六部高官,则例兼东宫官职。

  比如李世民若要出巡,诏令承乾监国,则除随驾的宰相重臣,留守的高官会临时授一个东宫兼职,比如加太子三少衔,或检校詹事、庶子等职,与东宫官属共同配合辅佐太子。

  太子监国之时,全国最高权力机构不再是政事堂,而是政事堂与东宫共同主持决策,尚书省与詹事府共同决策。

  原本由皇帝批复的公文等,通通转由太子批准。

  在上次皇帝率百官就食洛阳的两年里,虽令东宫监国,可那时承乾还没有加冠元服,故还不能算是真正亲政,政务主要还是由留守的宰相们处置。

  而从现在开始,承乾已经可以亲政,若皇帝再次出巡诏太子监国,则承乾就将真正亲政,东宫官属们,也将和政事堂、三省一起执政。

  这次于志宁等主要东宫官员们身上原来的中书侍郎、黄门侍郎等官职被免去,换上了散骑常侍这个职务,不是贬而是升,中书和黄门侍郎虽说是两省次官,但仅是四品职。散骑常侍却是个从三品职官,直接绯袍换紫袍。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