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贞观俗人> 第1431章 皆大欢喜(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431章 皆大欢喜(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连如日中天的大食,那个短短时间就把几百年波斯萨珊帝国灭亡的大食,都不敢再对大唐用兵,康王也不敢。

  现在只能派儿子去拜见秦俊,请求消弥祸事,他甚至主动的提出要增加给大唐的进贡。

  让儿子转告秦俊,康国愿意以后每年向大唐进贡一万枚银币,对于占据西域丝路贸易支配地位的康国来说,一万枚开元银钱虽不少,但也不多,粟特人垄断丝路贸易,每年的收益非常惊人。

  如果能用钱换来太平,康王觉得值得,甚至如果秦俊胃口很大,他让儿子可以增加岁贡数量,哪怕一年两万枚银币都可以答应。

  就算秦俊到时无耻的把两万枚银币换成纯银币都行,只要不是要求换成罗马纯金币或波斯萨珊纯金币就行。

  钱嘛,可以再赚,控制着丝路贸易还怕赚不到钱?

  过去他们也给波斯人纳过贡,给匈奴人纳过贡,也给突厥人纳贡,之前也给大唐纳过贡,现在多纳点,也没关系。

  ······

  拓折城,秦俊还在忙着,河中军刚又把石国最后一座坚城白水城给攻破了,还分兵把石国的那些村庄都给扫了一遍,见人就抓,绝不留情。

  既然要干,那就干到底。

  石国出名马,也出美人,石国的拓枝舞跟康国的胡旋舞,都是在长安洛阳都非常有名的。

  “这康国王是吓破胆了啊,真是他娘的怂,拥众百万,居然这么怂。”一名带剑书生不屑的嚷道。

  秦俊却是呵呵一笑。

  “这难道不正是我们想要的吗?岁贡两万银开元,这倒是白捡的啊。”

  带剑书生一脸大胡子,年纪倒是跟秦俊也相差不大,却正是河中掌书记王勃,他那粗鲁的话语和不修边幅的样子,很难想象这是在大唐极有才名的王勃,据说他的文章诗赋在报纸上可是极受欢迎,许多报纸用他的诗词文章,都是起码十万钱起步,随便写首诗各家报纸抢着要,而且是百贯高价,比宰相们给那些门阀富豪写墓志铭也不差了。

  他不屑的撇嘴,“两万银开元很多吗?我河中镇六万四千七百兵,年费绢布一百二十余万匹段,粮七十二万余石,另外我河中镇战马多,养马费用也大·····”

  六万多兵马,加上大量的战马、驽马等,军费是非常高的,仅士兵们的口粮、衣料就很惊人了,而且还有饷,这些虽是内地迁来的府兵,但现在制度不比从前了。

  哪怕分了田地,但他们番上戍边的时间更多,属于常驻性质,比起过去的那种多数时间在家种地的府兵相差巨大,所以不但得由朝廷提供武器铠甲,提供训练开支,还得有军饷、军粮甚至是军服,以及年节赏赐等。

  这些边军已经相当于是大唐职业军队,开销较之国初的府兵,已经是提升数倍。

  河中镇六万多兵马,一兵一年起码需要五十贯军费,六万多就是三百多万了,何况筑城、打仗等还不属于常规开支里的。

  两万贯钱岁贡,确实算不了什么,一营五百人,一年军费就要两万五千贯了,所以这两万贯还不够养一个营的。

  “白送还不要?”秦俊却是不嫌少,六万多人马呢,后面还跟着二三十万家眷人口,虽然分了田授了地,但供养也不易啊。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