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兰若蝉声> 第四十二章 良药亦是刮骨鸩 醉意不在浮光樽(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十二章 良药亦是刮骨鸩 醉意不在浮光樽(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ddxsku起点文学新笔趣阁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杨懿的五个儿子,杨播,杨椿,杨颖,杨顺,杨津,以及两个侄子,杨烈,杨刚都得了御赐的表字,以延字轮辈。

  既然表字出自御赐,唯有以字行方表忠心。

  不过其中杨颖,杨烈,成名已久,ii

  前者鹰扬广平,在慕容氏帐下受赐胡名安吉拉北壁;

  后者虎步武川,也被拓跋旧族赐了一个普六茹丑奴的名号,

  这两个鲜卑赐名在北魏军队中倒是更为响亮。

  杨懿得到元宏的破格提拔,连擢数级,自是感恩戴德,对这位年轻有为的魏王格外恭谨。

  虽然黄门已经唱奏平身,但他却未起身,只是将脊背挺直,依然保持了单膝跪姿。

  杨懿未起,诸位小辈自然更不敢僭越,均是有样学样,继续单膝跪地聆训。

  元宏望定杨懿,语音平静,但面容却非常严肃,

  “刺杀高贵人的凶手可曾归案?”

  “尚未。从末将目前得到的情报来看,刺客是一名女子,经过特别训练,善隐踪匿迹,搏命刺击。ii

  身高合汉尺约五尺半,前魏尺五尺。

  (汉尺即隋唐小尺,约24;魏尺即胡尺,隋唐大尺,约29)

  上围丰满,双腿微扩,便宜发力附身冲刺。

  在共县行凶时,左臂尺骨侧轻伤,出血量较大。

  后经山路向缑氏方向逃遁。

  从痕迹与已知路径判断,此时凶手已过了河内。”

  杨懿对魏王了解颇深,他虽然没有擒获刺客,但是若能据实将有用信息奏报,罗列自己职责之事,那么魏王也不会尤人无妄。

  “嗯,”,魏王果然对杨懿奏报并无不满,只是淡淡问道,

  “那么高贵人的尸骸可已妥善处置?”ii

  凶手在逃,杨懿对答尚能面不改色,

  但忽然听道魏王问起贵人尸骸,他面上神色顿时一变,

  忙俯身叩首,身后子侄亦诚惶诚恐,无不频频顿首,

  “贵人被刺客一剑刺落肥泉,

  臣遍寻肥泉淇水,顺流直下卫水,

  两岸滩涂亦仔细搜寻,却未获贵人遗蜕。”

  “哦?”,魏王似是也微微动容,他手中鞭稍微颤,夹马的力道似乎也紧了几分,那马儿经向前踱了两步,几乎就要踏上跪伏在地的杨懿。

  杨懿也不敢躲闪,索性将双目一臂,五体投敌,打定了心思任凭魏王处置。

  那魏王身体被猛地向前一带,也忽然惊醒过来,勒住马缰,向胯下喝道,ii

  “兀那畜生,险些伤了朕的肱骨!”

  说罢翻身下马,在那马头狠狠抽了几鞭。

  马儿吃痛,向后退了几步。

  魏王这才上前扶起杨懿,

  “也罢。此时凶手已向太子面壁之处去了,朕可守株待兔。

  但高贵人此时忽然暴毙,其父高飏将军拥兵梁国。

  卿以为,朕当何以防范?”

  》》》》》敲黑板时间《《《《《

  根据西方学术界给出的定义外科手术,是指透过器械,经外科医师或其他专业人员操作,进入人体或其他生物组织,以外力方式排除病变,或者改变构造,或者植入外来物的处理过程。ii

  在止血,麻醉和消毒这三大难关解决前,也就是13世纪到19世纪之间,西方医学所谓的外科手术仍处于非常原始的状态。而在13世纪前,那就更是,嗯,你们懂的~

  依照西方观点,比较极端的学者认为,最早的手术起源为头部穿孔术,有公元前5000余年前的开洞颅骨样本。但是并无直接证据证明该化石的颅骨洞,是为了治疗,还是刑罚,甚至是源于其他外力。而根据比较正统的观点,最早的手术应该是公元前2650年左右古埃及的牙龈放血手术。

  如在其他领域一般,那些东方典籍记载都遭到了西方学者的无视,比如印度的阿育吠陀书(约公元前3000年)中关于手术的内容在西方学术界鲜为提及。

  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外科手术的鼻祖是黄帝医官俞跗。《史记·扁鹊传》臣闻上古之时,医有俞跗,治病不以汤液醴酒,鑱石蹻引,案扤毒熨,一见病之应,因五藏之输,乃割皮解肌,诀脉结筋,搦髓脑,揲荒爪幕,湔浣肠胃,漱涤五藏,炼精易形。ii

  次为本节所提到的秦越人,俗称扁鹊。秦越人有二兄,善问切,断病于先,而扁鹊则以外科见长。《鶡冠子》煖曰“王独不闻魏文王之问扁鹊耶?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魏文侯曰‘可得闻耶?’扁鹊曰‘长兄于病视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于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于闾。若扁鹊者,鑱血脉,投毒药,副肌肤间,而名出闻于诸侯。”

  第三位以外科手术闻名的神医便是华佗。他发明的麻醉方剂的麻沸散载于史册,证明了中国古代医学在公元3世纪,在外科三大难题上的突破。关于华佗之事,后文有详述,暂时按过不表。

  很多人,尤其是中国历史虚无主义者认为,中国的古代外科术,太过玄虚,不值一信。不假!但是医学内外分科,在华夏由来已久,比如说记载俞跗时期医学的作品《黄帝内经》,《黄帝外经》,后者虽已迭,但是《内经》中对于脏腑的一些分析显然是通过外科手段来认识的。扁鹊所传《扁鹊内篇》《扁鹊外篇》皆迭,但是他们和《黄帝外经》一样,都是曾经列入史书书目,说明此书确实存在且内外分科。道教典籍《黄庭经》,今内外篇皆存,但是言语晦涩,学语言的不懂医无法解释透彻,学医的尤其是学习过西方医学的人,对那些道家用词异常“痛恨”,根本不屑于去解读(日后再提文艺复兴时我们会讲到,西医发展是如何将传统医学逐渐粉饰为现代医学的,此处先不展开。),于是其内容也无人问津。不过有此三书,可见中国古代,尤其是上古,对于外科还是非常重视,且有专门研究的。只是后来中国的外科医学发展,受制于汉代以后的理学教育。人之发肤,授之父母,无论是割掉任何部位,哪怕只是髡头(剃发,如《三国志》作者陈寿父亲)都是奇耻大辱,乃是大不孝。治疗方法不被接受,自然无法传承。ii

  早期的脏腑手术只存在于文字,太领先时代,难以取信,我们姑且备为一说。但至少到了汉代,中医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手术的三大难题了。止血,消炎的中药,以及麻醉剂都已经存在。虽然从成功率,存活率的角度来讲,和现代医学来比,当时的手段还存在很大差距,但是横向比较的话,就算说领先世界千年也并非夸张,至少已经从技术上具备了复杂脏腑手术成功的可能性。

  而且,退一万步说,就算不承认关于俞跗和扁鹊的史书记载,最早的手术记录依然在中国,那就是我们的传统中医疗法——针灸。请回到本节文字开始的定义,这毫无疑问是一种利用器械,进入人体组织,依靠外力消除病变的治疗方法。这至少不比西方尊为鼻祖的牙龈化脓放血手术低级。当然,就算对应后者,《周礼》当中所记载的“疡医”,已经是有专门分类的外科医官,比《莎草书》,《诊断手册》中记载的外科孤例,明显更令人信服,且更具有专业性,系统性,官方公信力。所幸的是,相对保守的针灸与疡医,作为中国古代外科学的活化石,依然得到了较完整地传承。ii

  s关于杨家将,其后赵宋杨业那一家子主要是由小说家创造,究竟杨业是五个儿子还是七个,诸史不一。其事迹十之七八出自评话家口。而北朝杨懿这一家,史书记载详细,五个儿子以延字论字,均出自御赐。将杨烈也拉进来论七狼八虎,乃是因为杨烈的后人里出了一代帝王。杨烈这一支在北朝断了爵位,想来并非本家,只是后来杨坚当了皇帝,这一支便自然而然地被续作本家。而弘农杨懿才是弘农杨氏当时的袭爵者。普六茹这个姓氏,本来是北周时期杨烈的孙子杨忠授赐的,本文先借用来点出杨烈与隋朝龙脉的关系。而安吉拉北壁,自然只是一个为了蹭热点强捏出来的梗。不过杨颖这个名字,却是如假包换的真货。希望煊赫今世的杨颖女士及其粉丝不要因此动怒,史实如此,在下绝无唐突之意。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