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蜀山悬剑传> 第三百九十九章 悬棺之谜(1/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三百九十九章 悬棺之谜(1/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新笔趣阁雅文小说起点文学南派三叔ddxsku81中文网
  ……

  忽惊巫峡尾,岩腹有穿圹。

  仰见天苍苍,石室开南向。

  宣尼古庙宇,丛木作帏帐。

  铁楯横半空,俯瞰不计丈。

  古人谁架构,下有不测浪。

  石窦见天囷,瓦棺悲古葬。

  ……

  ——节选自《出峡》苏轼

  ……

  白复从白帝城登船后,一直少言寡语。大江帮弟子只知白复身份尊贵,不知白复武功如此之高。

  白复上船后,更换衣衫。趁白复休息间隙,见白复年龄相仿、平易近人,大江帮几名弟子斗胆上前请教。

  大江帮几名弟子朴实无华,一路上对白复照顾有加,白复心生好感,借机回报。这些大江帮弟子以前都是三峡两岸寻常的渔家子弟,操舟弄船是一把好手,但功夫甚弱。只会一些粗浅的拳脚功夫。

  白复让这几名弟子拉开架势,指点一二。

  “我曾经在少林寺小住过几日,有幸得到几位高僧的指点。少林拳法讲究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

  站如松,就是脚下生根。将一身重量卸下来,从脚底放出,钉在地面。站桩如松柏翠竹,入地三尺。风入松林,苍松迎客。有人拳脚攻向你,只有脚下生根,才能格挡横架,受力后不留己身,将力量全部卸去。

  平日站桩,先垂手无极而立,后抱球成混圆,一斜出三体,托婴伏虎,独立守神……

  每日勤加练习,时日一长,功夫自生。

  坐如钟。什么是钟?胸骨肋骨,上窄下宽,就是钟形。脊椎是钟摆,尾椎就是钟摆头。

  练功讲究摇钟,以摆带钟,脊椎带胸肋骨动,五脏由悬垂入动摇,相互搓摩,气血行开。我们道门管这叫摇子午。

  摇钟功夫又叫金钟罩,练至化境,临战对敌,心随意转,肌肉立生感应,

  这才是真正的金钟罩。可不是街头卖艺,光着膀子,让人拿着钢刀铁棍一阵乱砍。”

  大江帮几名弟子听着有趣,哈哈大笑,才明白内行门道。

  白复继续说道:“行如风。此风不是狂风暴雨,更不是斜风细雨,而是旋风。旋字讲究在五趾上,脚趾一拧,劲往内旋,直出有横劲,既快且稳。若风,无孔不入。”

  白复让一名大江帮的弟子伸出脚来,让其脚趾尽力往上翘。此时脚心能摸出一条斜筋。

  白复道:“此筋为木象。行如风就是风摇木。脚踩实地,五趾抓地,这筋就动了。少林练拳,讲究脚底下有根丝。丝不动,功不成。

  我们青城的步伐,异曲同工。道门的步叫禹步,讲究是一脚抻一脚,两根丝抻作一根丝。步伐练至化境,平地走路,若凌空过崖。”

  白复说的挺玄乎,几名弟子欣喜若狂,抓耳挠腮,请白复进一步指点。

  白复摇摇头道:“拳脚功夫你们还可以通过日夜勤练,不断进步。但轻身功夫,你们现在练已经迟了。

  上乘轻身,都是在孩童没学走路前,由师父掰着两胯骨抻拉,还有拉伸脊椎,目的在于让髋骶骨不长死,骨缝间活动量大,此处不稳定,将来筋就会长得更加粗壮,以便加强关节稳定。

  玄门弟子童子功两三年的基础,长成后苦练十年也做不到。

  唐军将士总计百万,但真正的武学高手并不多。因为大唐募兵,大部分都是从农家子弟中招募,此时兵员已经成人,学不了上乘武功,只能学些粗浅的刀枪功夫,死面蒸馒头——凑活着用。”

  白复说完,大江帮的弟子们长吁短叹,纷纷羡慕白复从小在名门大派长大。

  白复想起少年时在青城练武,好高骛远,羡慕少林等中原武林。现在想想,真是年少无知,辜负了不少时光。

  想起当年师父一招一式传授功夫,不厌其烦,反复指点。此情此景,仿佛就在昨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