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电影人传奇> 第239章 忽悠(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239章 忽悠(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在讨论的过程中,众人都认定《浴血擒魔》是极为难得的好剧本,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尤其是在燕南翔接到命令,开始侦察敌人的动向后,每一步的发展都牵着观众的心;而且刘林他们提供了详细的故事板,知道他们会怎么拍,都对这部戏都非常有信心。

  《武林志》剧本非常不错,但众人对《武林志》能拍成怎么样,在海外是不是能卖得动,都不是太有把握。《神秘的大佛》在国内非常火爆,受到了观众热烈追捧;但在香江和东南亚地区卖不动,因为香江本来就擅长功夫片。内地的功夫片赶不上香江功夫片,如果没有新意,那在海外恐怕就很难有作为。

  许望秋知道大家对《武林志》的分析是对的,上一世《武林志》在国内很卖座,观影人次将近五亿,但在海外表现却不是很好,在香江只有不到20万的票房,跟《少林寺》天差地别。《武林志》可以拍,但必须作出一些调整才能拍。

  会议结束后,许望秋把将《浴血擒魔》报给了公司,然后打电话通知北影厂,让张华埙到艺术中心谈《武林志》剧本调整的问题。

  张华埙是西川彭县人,跟许望秋是西川老乡,而且他也是北平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算是许望秋的师兄。两人见面之后,先是聊西川的风土人情,然后聊北电导演系的老师。好一阵之后,他们才进入正题。

  许望秋微笑着道:“《武林志》剧本写得很好,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影片中反映出的思想旋律,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曲赞歌。不过作为商业电影来说有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男主角东方旭过于隐忍,会让人觉得郁闷;第二个是结局过于悲惨,我觉得还是应该给人一点希望。”

  张华埙对《武林志》剧本反复打磨过,对故事中的人物和细节都有自己的考虑,解释:“在写《武林志》剧本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何谓武打片、功夫片?按我个人的理解,武打片、功夫片是以追求武功效果为主要目的的。这类影片往往不顾时代背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是否真实,是否合理,只要找个引起武打的原因,引出武打场面,你来我往,打得热闹就行。

  王洋厂长对我讲,我们要拍出社会主义新型武术片,同那种单纯追求武功效果的武打片相区别。我的想法就是要把《武林志》拍成一部新型武术片,一部武术题材的艺术片,而不是港台那样的武打片。在写剧本的时候,有同志提出,东方旭性格不够爽利,但我们觉得真正优秀的武术家应该不会争强斗狠,是隐忍的;而且东方旭的隐忍跟另一个重要人物何大是互为补充的,东方旭隐忍,何大海霸道。”

  许望秋听到张华埙把《武林志》当成艺术片搞,心里暗暗叹了口气,难怪张华埙拍完《武林志》后打死都不拍功夫片,金庸三次给他打电话,请他拍《书剑恩仇录》,都坚决不接;看来是《神秘的大佛》被骂得太狠,以至于他对武打片和功夫片有点噤若寒蝉,已经在朝艺术片靠拢了。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