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这一日,朝堂激辩,一切都是因为隋炀帝杨广,提出了再造东都洛阳的决定。
许多保守派站出来,提出质疑,企图阻挡这一政令的推行,但是,隋炀帝准备充分,而且手腕冷酷,早就预料有人会阻拦,所以率先发难,对于李阀、元阀、高阀、窦阀、于阀、侯莫阀进行打压,甚至还当场公布一些人违法乱纪的事,撤职查办。
如此一来,杀鸡儆猴,打掉一些牵头的人,震慑住了朝堂文武官员,让他们再次认识到,杨广的手腕刚硬,大权独揽的趋势。
这件事,宰相班子都表态支持了,左右仆射、三高官官,六部尚书,九寺卿,绝大多数都站在隋炀帝这边,因为都是他提拔、安插的心腹,自然遵从他的圣意办事。
于是,重造东都洛阳的事,在年关之前,被拍定下来,诏书由他亲自起草,因为他太自信了,觉得凭文采,他也足以当这至尊位。
此诏书于冬月二十一日,正式颁布,然后张贴京城四门,还有东西二市,让京城人都能知道这件大事。
杨广在诏书上洋洋洒洒,文才横溢,译过来大致这样写道:“盖因天道无常,阴阳才此消彼涨;又因生长变化各异,故而生灵枯荣兴衰方有序。假使天意不变,自然何能一年四季?假使人事不变,君王又何能治理万民百姓?《周易》常说,通其变,才使百姓不觉疲倦,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可以永久,有功可以伟大。朕又常闻,安定使人乐意迁徙,周朝根据武王决断,而有镐京和洛邑两处都城,长治久安;殷朝人五次迁都,才促使成汤的宏图大业。”
“洛阳自古为京都所在,王幾之内天地汇合,阴阳调和;此地控制洛水、伊水,四面又有要塞可守,水陆交通便于运输。汉高祖说过‘天下地方游览甚多,唯独中意洛阳。’自古以来的君王何尝不曾留意此重要之地?诸却未在此立都,盖因有不得已苦衷。或是天下未统一,或是财政不充裕,无法顾及新都。我大隋立国之后,便有此准备,日复一日,如今积累雄厚,朕当担负此天子重任,遵守先王遗志不敢怠慢。”
“不久前,汉王杨谅的叛逆波及东方,诸多州县遭到涂炭,山河阻碍使关中军队无法及时赶到平叛,这是京城过于偏角所致。再说长江南面鞭长莫及,山东半岛也山高路远,营造东都洛阳,君临四方,对解决这些问题,有很大益处。”
“洛阳为隋朝今后东京,不必金碧辉煌,更非奢侈享乐,只要节俭质朴,能办公即可。朕并非让天下人服侍皇帝一人,而是要皇帝一人为天下做主。民为国家之本,本固才能安邦,如果百姓富足,天下还有谁不富足?如今营造东京,务必考虑朴素,不得铺张浪费。相关部门必须遵从朕的旨意,制定具体条文以便执行。”
杨广写了数千字,有理有据,考虑众多,而且很符合当时的形势,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而且他在诏书中提到了节俭之风,不论真假,起码出发点和初衷都还是好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