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东汉末年枭雄志>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千二百零八 读书改变命运(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起点文学ddxsku新笔趣阁雅文小说南派三叔
  

  他们当然也不要想学着东汉末年的那些前辈们一样动不动起兵勤王。

  州一级别的封疆大吏们的反应才是郭某人相对重视的。

  而州一级别的官员里,郭某人自然也是有基本盘的。

  比如兖州刺史郭瑞,漠州刺史夏侯惇,益州刺史满宠,青州刺史糜竺,冀州刺史韩浩等等,这些都是绝对不会坐歪屁股的。

  所以他们也在第一时间上表表示支持科举制度取代察举制度。

  然后就是郭氏故吏的那群士人刺史,郭某人亲自提拔的凉州刺史毛玠,雍州刺史陈宫,平州刺史鲁肃,扬州刺史顾雍等等。

  他们虽然是郭氏故吏,但也有士人的身份,若反对这样的提议,郭某人并不会觉得奇怪。

  只会认为他们的政治觉悟不够高,不能继续担当重任。

  他们似乎都明白了皇帝的内心,所以并未让郭某人觉得失望,在那批郡守大举反对科举制度运行的时候,选择了支持。

  对他们这群高官来说,担心失去现在的既得利益才是最主要的心理,其他的想法都要位居其后。

  好不容易在郭魏政权中争取到了那么高的地位,得到权力,却要因为和皇帝唱反调而失去,未免有些不值得。

  话虽如此,失去士人的身份优势也是一大顾虑。

  所以他们最终还是选择了支持皇帝——毕竟权力和地位才是最重要的,没有权力和地位,只有士人身份,也未必算什么好处。

  当然更关键的在于,他们的权力也不完整,比起洛阳的那群士人们可以用罢工罢学来威胁皇帝,他们能做到的事情更少。

  他们和那群犹豫不决的郡守们一样,应该为自己的犹豫不决和最终表态支持感到庆幸。

  因为很快,郭某人出动洛阳禁军将五千多闹事士人一网打尽的消息传遍了天下。

  吓坏了不少人。

  五千多士人啊!

  皇帝居然真的……

  五千血火之中磨练出来的皇帝直属黑甲禁军直接出动,卫军直接封锁整个洛阳的全部城门、坊门和街道。

  据说那一日黑甲禁军追着那些士人满洛阳城跑,追上就打,往死里打,据说这一波打死了不少士人。

  不论是官员还是太学生。

  郭某人三次最后通牒之后依旧进行抗议的五千士人被郭某人一网打尽。

  连带他们的家人和族人一起,最后遭到牵连的人数超过三万,接近四万,全数被郭某人打成罪犯。

  不是被发配边疆,就是送到工地上干苦力,亦或是被杀。

  他们失去了士人身份,失去了原来的户籍,自己不得做官还要牵连家人族人,侥幸不需要被发配边疆的族人也受到牵连,自己不得做官,只能看下一代是否争气。

  郭某人彻底撕毁了和士人们的政治契约。

  他从地方上挑选招募了两千多黎庶官员大举进驻洛阳,填补洛阳城的那些士子们的职位缺口,并且不曾引发洛阳乃至整个魏国的政治暴动。

  直到此时此刻,很多人才如梦初醒。

  他们和那些洛阳城里的士人们一起意识到了皇帝陛下不仅仅是一位皇帝,还是一位战火里厮杀磨练出来的战士。

  他拥有极其强悍的力量,是一位说一不二的独裁者。

  很多事情是他不想,并非他不能。

  比如用武力对士人的闹事进行镇压,这就是他原本不想,却并非不能的事情。

  士人们触犯了他的底线,动摇了他的权威和地位,他觉得自己受到了挑战和危险,就要用空前残暴酷烈的手段,甚至不惜大举迫害三万多人,以此告诫天下人——

  别试图窥探我的底线。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