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浪潮之巅> 第一千三六九章 只有大投资才能救芯片(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一千三六九章 只有大投资才能救芯片(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ddxsku雅文小说南派三叔起点文学新笔趣阁
  bxwxx,最快更新重生浪潮之巅最新章节!

  大体来说,想要完整的制造一片芯片,需要芯片设计,制版,芯片加工,封装,测试,包装等六个主要环节。

  可这么多的环节,数百家企业,几十万的从业人员三十年来,获得的投资就十亿美元。

  方辰突然有种莫名的心酸,真是太少了,少的都有些可怜了。

  他的手上有一份资料,详细的记载了全世界,以及各国对半导体行业的投资。

  从半导体晶体管被发明那天算起,到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全球对半导体行业的持续投资是3745.6亿美元,其中美国最多,大致投入了1149亿美元,东倭投入了1020亿美元。

  不过值得一说的是,东倭这1020亿美元,大部分都是八十年代才开始投入的。

  这也就意味着,东倭这十五年的投入,就已经差不多赶上美国三十多年的投入。

  然而这也是为什么,东倭在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能超越美国,问鼎半导体第一大国的原因。

  但可惜的是,总所周知,东倭是个不完整的国家,所以自从九十年代初期,美国反应过来,意识到东倭的威胁。

  一边积极的联合加强技术开发工作和增大投资,另一方面对东倭打出各种生产设备禁运和技术禁止使用等等的牌,很快便再次轻而易举的超越了东倭。

  接下来的便是南高丽和湾湾这两个地区。

  这两个地区基本上都是六七年前,八十年代末期才开始发力的,不过因为投入金额比较多,南高丽这几年投资了485亿美元,湾湾投入了360亿美元,所以已经逐渐在国际半导体市场上,慢慢崭露头角。

  并且湾湾已经列计划,准备在未来的十年中,累积投入673亿美元来建设投资五条8英寸生产线,以及二十四条更加先进的12英寸生产线。

  毕竟根据现有的科研进度,预计最迟1999年,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就研发成功了,到时候不但可以加工制程为7纳米的芯片,并且生产成本预计比8英寸生产线,再降低30%到40%。

  然而在前世,华夏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正是由张如京的中芯国际在2004年所建立的。

  可以说张如京凭借一己之力,将华夏的芯片生产线从落后世界先进水平十一年,缩短到了五年。

  想到这,方辰再次幽幽的叹了一口气。

  说真的,以总投入十亿美元,占据全球半导体总投资的三百多分之一。

  就使得华夏半导体产业只落后欧美十年左右,产能还能达到0.2%,他真觉得国内的半导体科研工作者们尽力了,甚至还超常发挥了。

  毕竟,看看那些所谓经济实力,科研水平跟华夏差不多,并且现在人均收入远高于华夏的那些国家,哪有什么所谓的半导体产业,就算是把全套的图纸和加工技术,设备给他们,他们都用不了。

  不过话说回来,华夏在半导体的投入,不如美国和东倭,南高丽,甚至不如湾湾一个地区也就算了,这连很多企业都不如,那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

  说到芯片企业,自然不得不提到英特尔,英特尔在去年一年就投入了四十亿美元,是华夏三十年半导体投入的四倍。

  然而正是这样的大额投资,才使得英特尔持久占据芯片第一制造厂商的地位。

  并且也正是因为十年计划的673亿美元,使得湾湾超越南高丽,并且跟世界平均技术水平,从过去的相差一两年,变成了一两个季度。

  甚至在某些芯片大饥荒的年份,作为代工企业的台积电,其利润居然超过了英特尔,简直就是屌丝逆袭的典范。

  不过,通过这些事例,方辰领悟到了一点,想要在半导体超越那些先发国家,最重要的就是投资力度要大。

  如果连投资力度都无法超越这些企业,那想要在技术和规模上,超越这些企业,那简直就是在痴心妄想。

  不过,话虽然是这么说,道理也谁都懂,但芯片企业这玩意实在是太费钱。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