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让太子也开开眼界,也好。不能只盯着高处,也处看看远处,看看脚下。
等长孙皇后回去了。
李世民拿着奏报,看着上面附上的打谷机图纸,反复的看着。
这个打谷机,有点意思,居然还有这样省时省力。若是朝廷拿到了占城稻,以曲辕犁深耕细作,加上肥料,再加上这个打谷机,那到时水稻可以在江淮大面积推广啊,朝廷的粮食产量大大增加。
嗯,这个李超,脑子里整天在想什么?
上次发明了曲辕犁,好东西,大大提高了耕地的效率,一头牛也能比两头牛耕的深和快。现在又弄出了个打谷机,大大提高了脱粒的效率。
放下了这份奏报,李世民拿起了另一份奏报。
这是份李超上的奏报,李超回灞上前上的,已经摆在他桌案上好几天了,李世民几乎天天都要看上几遍。
他一直犹豫未决。
李超的这个奏章,丝毫不比上次他提议对佛寺管理事情小。
李超提议迁都,地址都选好了,在襄邓之间营建新都。这些奏章很详细的列明了迁都的原因,以及选址襄邓的原因。
一二三四五,一条条列举的很清楚。
说的李世民很动心。
关中立都,好处不少。西汉立都关中长安,二百余年天下。
但自汉以来,关中也有许多缺陷。
比如说经过这么多年,关中的人口一直很多,垦殖过度,水土流失严重,关中平原无法承载这么多人口,粮食供应严重不足。
其实,大唐的疆域极大,唐已经不是汉时以关中以及中原一代为主了。东南,也不断的开发,如今甚至在帝国占有极大的比重。
当年杨广营新都洛阳,也是为了让帝国的中心处于天下的中心,更好的管理天下。
如今,大唐一统天下,东南在帝国的格局中越来越重,大唐立都长安,距离东南太遥远了。
甚至离东北部,也一样的遥远。
再加上,关中距离草原太近,战略上也不太安全。其次,还是粮食问题,依靠关东转运粮草税赋,太难,而且关中无法承载太多的人口。
若迁都襄邓,一来可以提高大唐朝廷的安全,二来襄邓处于天下中心,新都东移,那么对于东北、东南等地的控制力无疑能大大增强。
其次,襄邓间周边的山川地理形势也不错,防御上也一样还行,而且襄邓又是一个大平原,能够开发的土地也多,又有水运优势,转运方便。
再则,迁都襄邓后,必然带走大量人口,那么关中人口压力减轻。而朝廷迁都襄邓,还能带动江汉荆襄等地的大开发。
这些地方可是还有大量未经开发的好地。
如此种种,似乎迁都好处许多。
只是,再建一个新都,花费不少,而且迁都,也必然会很麻烦。当年杨广营建新都洛阳,可是大兴土木,弄的劳民伤财。
这长安城,其实也才不过营建几十年而已,现在抛弃另建一个新都,总觉得有点太耗费。
许多天了,李世民还是没能拿定主意。
迁,还是不迁?(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