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头断一次,还得拿回去重新修补,可是极大的损失。
而现在这犁头,居然如此结实。
“这犁多少钱?”一人已经双眼放光了。
伙计报出了一个价格。
众人皆惊。
不过他们惊的不是价格太高,而是太低了。这价,比过去的犁头怎么还便宜?
伙计笑着称这是朝廷和李记给岭南百姓的福利。
众人纷纷称叹。
不过李记也不做无本的声音,虽然他们在岭南卖农具,确实会有一些官府的补贴,但那点补贴又不多,更多的还是官府对他们有减免税收的优惠。
不过就算不免税他们也不亏的,过去的犁具多是手工生产,小作坊式。而如今李记的这些犁具,都是大工厂流水线批量生产的,不论是材料成本还是人工成本,都大大降低。
一把曲辕犁,最贵重的也正是这个钢铁犁头,其余的都是木制。李记采用的是零配件标准化生产,因此每个配件都是批量生产,最后运输发到店里组装。
其次,曲辕犁是店里的物价商品,放在最前面,也是用来吸引客户的。其它的各种农具价格,还是没有这么便宜的。
这种物价商品吸引客人的方式,也是一种比较高明的营销方式了。
果然,等确认价格无误后,那些人纷纷开始要求下单,而且不是买一架两架,都是几十甚至上百架的买。
有一个俚酋更是一开口就要三百架。
有一个汉人豪首更是直接要订一千架。
那人已经不是自己用了,他是看到这犁的优势和价廉,准备自己买回去售卖。
“大家不要挤,我们这里有充足的现货,大家都能买到,今天每人限买一架,但可以下订单订购,早订早供货。”
水车、翻车、筒车、井车,石碾、石磨,甚至是水碾、水磨,马车等等大批的工具,都受到了抢订。
实在是因为那些样品摆在那里太精美了,而且十分好用,偏偏价格却低的让人不敢相信。
岭南的汉豪和俚酋都跟捡到宝一样,拼命的下订单,甚至直接先把货款给货了,不是付订金而是把全款付了,现款结账,直接挥着大把的宝钞先付了钱。
承乾和李超坐在农具店的二楼喝茶。
“看来农具店深受欢迎。”
“那是自然,工具代表的是生产力,岭南这个地方,虽不如中原平原辽阔,但胜在气候好,一年两熟三熟都可以,而且雨水充沛,种植水稻条件优越。配合如今朝廷培育优化的占城稻,加上中原先进的耕种技术,兼之这些优良的农具,岭南的粮食亩产可不是翻倍,那是起码比他们过去翻上四五倍都可能,好的水田,一年两熟收四五石,甚至是五六石都不是问题。想想看,如今广州、交州等港口,中原的商人们可是长期大量收购粮食,一船船运往中原的。”
“粮食是一宗稳定的生意,粮食产量大增,这些人当然也就赚的更多。”
无利不起早。
“不出十年,岭南三广地区,将成为朝廷新的粮仓,这里会成为大米的产区,每年能为中原提供无数粮食供应。有这三广粮区,那么朝廷几百年内都不用担心粮食问题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