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风雨大宋> 第59章 地方矛盾(2/2)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59章 地方矛盾(2/2)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81中文网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这种时候,给钱给好处是没用的补偿再多的钱,也到不了普通百姓的手里,只能是豪强得利要想打开局面,先把地方上的牛鬼蛇神处理一遍,再对普通百姓合理补偿,才能解决问题

  就如把石墨矿说成蚕场,十之八九不是放蚕的人主事,而是豪强大户借他们的名义生事真正老实放蚕收茧的,钱给的够了,还有什么不好说话的

  苏颂放下手中公文,道:“你们到叶县并没有多少日子,不想做了这么多事公文条理清楚,事事有根有据,而且数字精确,一看就懂,很是难得”

  陶十七道:“这不是我写的当时随着我去的,有一个新招的吏人,名为罗锋这人虽然年幼,只有十七八岁,学起东西来倒是极快特别是写公文,是一把好手现在他是我们一行吏人的头,安排事情井井有条只是年纪太小,好多老吏不服”

  杜中宵道:“当初在永城,你随在我身边做事,也不过是这个年纪,哪个不服了?”

  陶十七笑道:“那怎么一样?那时在官人身边,处处有官人做主,主簿县尉也给几分薄面”

  杜中宵沉吟一会,道:“现在诸事草创,处处都要用人若是真有能干的,当不次进用等到我去叶县的时候,你带着罗锋随在我的身边,若是真地能干,自有用他的地方”

  陶十七喜道:“官人这样说我就好做了这人随在我的身边,助力不少只是我官小位卑,不管许给他什么有官人做主,他也有份前程”

  新的事业,新的制度,不管是老吏还是新人,都要重新学起其实不是年轻人学得快,而是老吏的包袱重,很多人放不下架子,拘泥旧制,成了营田务制度建设的绊脚石杜中宵已经发现,自从自己开始推行新制度,发下册子让官吏学习,很多年轻人冒出头来年轻人冒头是好事,但由此引起新人旧人的矛盾,进而影响到公事,就不好了

  既不能打击年轻人的积极性,又不能让老人消极对抗,这其间的分寸拿捏,很是难办杜中宵的想法是先从年轻人中立几个典型,不吝提拔,做个榜样,保持住整个队伍的锐气再想办法提拔老人,让他们跟年轻人配合,为其他人做个榜样出来

  到京西路屯田的纤夫动辄以万计,需要大量官吏,不是自己和苏颂几个人就可以把事情办了的营田务下面早晚会设立各种衙门,会设置官员,还要有大量吏人配合,队伍建设好了,事情才能做好

  这不是一个人,想一个办法,觉得下面就会推行下去,就能把事情做好别说这么复杂的事,就是单纯的一个炼铁,杜中宵的精力也只能做到提几个关键的技术节点,事情还要下面的人去做这次没有陶十七随行,杜中宵照顾得了青台镇附近的营田,就照顾不了方城山那边的铁矿

  不管是种地还是开矿,杜中宵的做法都跟这个时代不同,必须从头培养人才现在给官吏发三本小册子,让他们自己学习,只是粗略筛选,后面还要进行专门性的培训初步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才能谈队伍建设,事情才会做得又快又好

  万事开头难,既然选择了超出时代的做事办法,就必须有适应新时代的人才这样做,初始的时候可能进度慢一些,做起来难一些,长远来看总是值得的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