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氏道:“这样一份活计,一个月赚三贯两贯钱,事情也越来越不好做了”
韩月娘道:“有什么不好做的?活计又不累,又都是衙门里的人,都熟识的”
凌氏叹了口气:“我们这些人,日常都在一起,倒没有什么最近听说下面村子里屯田的,做事情不如衙门的意,好多军官做不下去,纷纷调到镇里来这些人跟我们不一样,有的人家贪得太过厉害前些日子,有一家接了糖回家,也不知是被他们家人吃了还是弄坏了,非说数目不对唉呀,把崔家嫂子气得几日吃不下饭要不是看在大家都在衙门里的面上,她无论如何都不给那一家做了”
听了这话,韩月娘觉得好笑:“不过几块糖罢了,怎么弄出这么难堪的事来?”
凌氏道:“你们家里用度不缺,人口又少,不知我们的难处像我家里,不只自己儿女,还有叔叔们几家,孩子太多,哪里看得过来?小孩子见了糖就要吃,要不是家教严一些,可不就数目不对了”
想起自己儿子,因为贪嘴吃糖,杜中宵骂了不听,直到打了一顿才改了毛病,韩月娘无话可说就一个儿子,杜中宵的俸禄又比别人高许多,确实没有这些烦恼不过也因为一个儿子,人人都宝贝,惯得太过厉害,韩月娘管着也吃力
两个女人聊着家常,说着闲话,一边做着活,时间不知不觉过去
营田务大造工程,下面的各个村子风云激荡,很多基层军官都做不下去,纷纷调回青台镇里,在各个场务任职仅仅一个制酥糖的地方,已经安排不下了这些变化,同样影响到了各个家庭
糖是不愁卖的,营田务的酥糖制作简单,味道香甜,而且是分包好了的,好运好卖,一推出便就受到欢迎北到两京,南到两浙,很短的时间就行销四方销量好了,产量很快上去,家眷们也有活做
不过对于营田务这个庞然大物,这样一点收入还是太少,杯水车薪罢了
制酥糖的场务不远,杜中宵和苏颂站在院子里,前面一排木案,几个大汉在那里揉面
面揉好了,便放入一串压辊里,逐渐压薄,最后成为薄薄的一大张一个青年人手脚利索地把这一张又薄又大的面饼卷起来,推到后面一个大汉手持一把又宽又厚的大刀,双手压在面饼上,飞速地切过去,眨眼之间就把面饼切成了一堆细条最后两个汉子,把细面条抄起来,挂在旁边的竹竿上
看着那面条又细又长,随着微风飘荡,苏颂道:“也见过市面上有人卖这种须面,只是做起来太过麻烦,一般人家不会做似这般,倒简单了许多”
杜中宵道:“再麻烦的事情,只要合理规划,分成布骤,安排好人手,就会变得简单”
苏颂点点头:“确实如此不过,鲜面不耐久储,做这么多须面有什么用?若是开铺子卖,青台镇人口不多,也卖不了多少”
杜中宵笑道:“鲜面自然不能久存,但干面就不一样了这些制好的须面,挂在竹竿上阴干,待得没一点水分,便就可长久储存我们制了贩卖,人家买了之后只要煮了就能吃,甚是方便”
这就是挂面,是杜中宵想出来的营田务第二个产业这一带产麦子多,当然要在食口上想办法挂面是个好东西,可以长时间保存,可以长距离运输,食用又方便,市场还是很广阔的
[八一中文网 请记住 手机版访问 m.81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