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家若真有什么家学传承,不至于沈牧、沈云几人放纵成那种唯得武用的材质。穷得只剩钱,到现在权势滔天,至于真正的底蕴还是浅薄,这就是沈家目下的真实写照。
当然作为这个世道的天命之选,沈大将军自然不会被现实难住,既然短期内不能完成底蕴上的超赶,那就直接改造社会风气和时人的价值观,实现弯道超车。
这是之后关陇集团中的鲜卑豪门都明白的道理,沈哲子自然信手拈来。南北事功第一门户,这个口号喊出来,谁又能反驳?
抛开这些遐思,沈哲子让人在殿上诵读那些优秀的选篇。而江虨也在一侧适时补充道,这些篇章虽然是一时兴致之作,但之后也要整编成册、刊行发放于世,并且会录入馆阁中。
讲到这里,由不得不提行台的另一桩制度。
乱世持续年久,对文化是一种非常大的伤害,一些记载着古人思想精华的古籍难免要在动乱中被摧毁失传。为了鼓励民间呈献私藏,行台便也在各地设立经馆,呈交者除了会获得钱财奖赏之外,一些意义重大的捐赠者甚至还会直接授予爵位。
除了搜罗古籍,各地经馆也会录入当下时人的编著,一旦时流作品被录入经馆,便会由行台出资,刊印发行天下。
这种一举成名天下知的机会,自然对时流特别是那些饱学之士有着非常大的诱惑。他们或许不好权位,但是对于自己一身所学的著述能够风靡于世道之内,凭着自己的才学搏得文名,还是有着非常强的欲求。
当然也不是没有既不爱权位,也不爱虚名的人,那种人无欲无求,几近成仙,由之恬淡自守便是了,无谓再去打扰。
听到自己的作品也能得享如此殊遇,那些得以选拔优异的人也都一个个喜形于色,又懊恼仓促落笔难免失于琢磨,便存念稍后一定要再仔细打磨一下作品,以免为天下文学之士所笑。
之后以杜彦为首的时流们又有所醒悟,连忙盛情邀请大将军为这一部将要面世的文集作序。但沈哲子却笑着摆摆手说道:“大宗师安然在席,凭我区区微学,岂敢自夸卖弄啊!”
说着,他便望向另一席中的郭荷。郭荷迎向大将军的目光,稍作沉吟后便捻须笑道:“承蒙大将军雅重,如此老朽却之不恭,便孟浪僭越了。”
郭荷对此其实不甚热衷,但听到江虨讲述这一部文集之后命运如何,心里也小生一点念想,实在关陇乡流们殊少佳篇,完全被一众中州少进压过风采,让他担心刊行之后,会让天下时流误以为关西学问浅薄,他点头应下作序的任务,也算是为关陇名誉而战。
郭荷这样的宗师人物,居然也愿意加入此一类的应酬事务中,这倒让沈哲子颇感欣喜。此一类的人物举止动作自有号召力,对于之后陇士向行台靠拢也有着很好的表率作用。于是沈哲子便命人将郭荷请入静室,由其雕琢作序。
之前乡士挥毫,自然也有人注意到沈大将军身旁的陈逵代录篇章,众人不免好奇,又纷纷请观壮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