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他要找的,就是茶树。
来到这个世界,到了现在,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慢慢地,方天对他现在所处的这片地域可以算是稍有了解了。
总体来说,这里是亚热带气候,但是因为处于一个较为封闭的山脉盆地之中,多山多水多林多雨,所以它也具备热带的某些特征。另外,还是因为卡拉多山脉的原因,遥远的高山山脉,导致了层次全面的括纳了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在内的垂直气候带。
这种全面多样的气候情况,带来了极其复杂丰富的植物物种分布,针叶林与阔叶林共舞,极地草与赤道藤交欢。
这也是之前方天对这里的气候环境摸不着头脑的原因。
在这样的一个天然植物大宝库里,找到一些茶树,在方天看来,应该还是比较可能的。
前世时唐朝一个叫陆羽的茶痴在其著作《茶经》中有言:“(茶树)上者生烂石,中者生栎壤,下者生黄土。”
大体也可以理解为,像种田一样种出来的茶树,属于劣等品;在荒郊野地里自然生长的茶树,属于中等品;在高山绝壁上受尽风吹雨打苦寒曝晒的茶树,则是上等品。
其实到了后世的时候,也就是方天那时,世面流行的茶叶,基本全都可以归于“劣等品”,不论价格高低,不论其味浓淡如何,一两次冲泡过后,悉数变成残渣,想要在那种茶叶中寻求什么“风情”和“底蕴”,无异于缘木求鱼。
不入流如方天之辈,想喝一次中等品还得看运气,想喝上等品,那是基本无门的。
所以他虽然也以茶叶爱好者自居,但还是有自知之明的,就如同和陆羽之间,他们差的不是人家写了一部茶经而他没有,人家嗜茶如癖而他没有,更重要的,是人家见识过好茶好水,而他没有。
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前世时,方天泛爱诸物,大抵也都是“附庸风雅”、“叶公好龙”之类。
那是心性关系,不能强求。
这时,方天自然把探查的方向放在了高山绝壁之间,至于生在旷野上的,就算看起来再漂亮,方大阁下也是不屑一顾的。
于是,大约十来分钟之后,方天带着沙迦,瞬移到了一处不知名的山涧之上。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这是唐朝诗人韦应物的一句诗。此时,方天不是“怜幽草”,而是有点愣神地看着边上不远处的数十株……茶树,呃,那是茶树吧?
不要怪方天这个茶叶爱好者学艺不精,连茶树都不识得,而是……
有近百米高的茶树么?
刚才在远处通过元素感应还未觉得怎样,现在站在近处。嗯,可以说是面对面,面对这些几乎和他搞出来的那个冲天喷泉一样高的植株,方天实在是不能不傻眼。
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甚至于移动着脚步。远看看,近看看,打量了好久,方天才终于确认,眼前的这些庞然大物,确实就是茶树!
而这数十株大茶树里,最年轻的,最“窈窕”的,也有七八十米高。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