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电影教师> 第845章 终成大师(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845章 终成大师(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第二天,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电影出炉,排在第一位的是张然的《一个人张灯结彩》,排名第二的是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的《能召回前世的布米叔叔》,排名第三的是赫尔佐格执导,尼古拉斯凯奇主演的《坏中尉》;大卫-芬奇的《社交网络》排名第九。

  这是张然继《飞行家》之后,再次获得《视与听》和《电影手册》双榜第一;当然,不只《视与听》和《电影手册》两个榜单,《时代杂志》、BBC、《纽约时报》等媒体给出的榜单,《一个人张灯结彩》全部都是第一。

  今年年初《一个人张灯结彩》在柏林获奖之后,电影就开始在全球范围内陆陆续续上映,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边倒的好评。电影在烂番茄上获得了100%的新鲜度,评分也达到了惊人的9.7分,跟《教父》持平;在MTC上《一个人张灯结彩》也获得了满分100分的惊人成绩,参评的50家媒体全部出好评,其中43家给出了满分100分。

  整个评论界对《一个人张灯结彩》的评价,说“年度最佳”的都很少,几乎所有媒体都在高呼“本世纪的最非凡杰作之一”和“过去十年最佳影片之一”。

  在《视与听》和《电影手册》这两份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榜单公布后,美国当代电影理论家,《世界电影史》、《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的作者大卫-波德维尔发表了一篇名为“论张然和《一个人张灯结彩》”的文章,对张然和《一个人张灯结彩》进行分析。

  张然的电影除了喜欢创新,喜欢探索新的电影语言之外,有两个特别明显的艺术特点,第一个,电影中人物非常孤独,从他的第一部电影《时间囚徒》,到最新的《一个人张灯结彩》,都有这个特点;第二个就是,电影总是绝望与希望相连,电影故事往往都是悲剧,但在最后他又总是会给大家留下一点希望。

  大卫-波德维尔的文章从张然的少年时代讲起,一个少年在14,5岁的时候离开家乡、离开亲人朋友、离开熟悉的环境,到异国他乡,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求学,其艰难可想而知,张然内心非常孤独;再加上美国存在种族歧视,曾经有人指着张然鼻子骂“滚回中国去”,他内心就孤独了;在大卫-波德维尔看来,正是这段经历造就了张然独特的电影艺术风格。

  在分析完张然的人生经历对创造的影响后,大卫-波德维尔又分析了前辈电影大师对张然的影响;接下来,在文章第二部分大卫-波德维尔就《一个人张灯结彩》的主题、摄影、剪辑等方面进行了详尽分析,认为《一个人张灯结彩》是一部充满天才创造力的杰作。

  在文章最后,大卫-波德维尔总结道:“在《一个人张灯结彩》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张然用两个半小时的篇幅、标准性的横移镜头和多声部蒙太奇,完成了对孤独、对生命的反思,这是张然艺术生涯的又一次飞跃,《一个人张灯结彩》是新世纪的《公民凯恩》。张然不是谁的最佳接班人,他就是张然,是这个时代最好的导演,属于他的时代已经到来!”

  作为一个具有影响力的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在电影爱好者以及专业人士心中地位非常高,当大卫-波德维尔这篇文章发表后,立刻引起了极大轰动。因为大卫-波德维尔在文章中说得比较夸张,竟然说《一个人张灯结彩》是新世纪的《公民凯恩》!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