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电影教师> 第799章 创纪录的分数(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799章 创纪录的分数(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张然补充道:“婧初由于几个月不说话,以至于电影拍完入戏太深,患上了癔症性失语,真的不会说话了,在医院治疗了将近一个月才恢复正常。不只是婧初,李雪健老师和胡君在派出所呆了三个月,跟真正的警察一起出警,一起训练,李雪健老师50多岁了,身体又不是特别好,还要跟警队的小年轻一起练擒拿,真的太不容易了。远征开了三个月出租。曹炳坤到矿山呆了三个月,又捡了一月垃圾。《一个人张灯结彩》能够拍到这种程度,我特别感谢他们,是他们赋予了这些角色灵魂。”

  听到这话现场的记者们都鼓起掌来,用掌声向张婧初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敬意。

  这时又一个记者站了起来:“张然导演,你好,我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刚才在电影院,我听到斯科塞斯先生说,这部电影是根据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曲式结构来拍的,我想问问,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要这么拍呢?”

  听到这个问题,现场的观众一阵骚动,不少记者觉得不可思议,交响乐和电影完全不搭边啊,两者的结构怎么可能相同?

  也有熟悉电影史的记者想起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好莱坞经典叙事模式中就有一种叫电影交响乐结构的模式,整个结构分为序曲、主题、第一主题变奏、第二主题变奏、主题再现、尾声。他们有些不解,这种结构早就淘汰了,而且《一个人张灯结彩》的结构也不像是电影交响乐结构啊!

  现场记者都紧紧盯着张然,等待他给出最终的答案,毕竟斯科塞斯不可能乱说。

  张然没想到斯科塞斯的话被别人听到了,就道:“这个问题讲起来特别复杂,一两句讲不清楚,估计得写几万字的论文。拍这部电影我最大的目的是实验多声部蒙太奇,我们这部电影在叙事上也采取了多声部叙事,而多声部叙事就是通过不同人物的视点出发,围绕同一个事件展开叙述,也被称为复调叙事。比如黑泽明的《罗生门》,张一谋《英雄》都是这种叙事方式。不过多声部叙事距离多声部蒙太奇还很远,多声部蒙太奇是把可以把电影的表现材料画面、音响、对话、文字和音乐看做管弦乐队的不同声部,可以进行齐奏、对位演奏与赋格曲式等多种选择,既保持独立性,又形成对话性,使声、字与画的多元叙事有机融合。

  我拍《一个人张灯结彩》最开始参考了交响乐的曲式结构,电影结构分为四个部分,对应交响乐的四个乐章,但剪出来的第一版不是很满意。在补拍的时候,《第九交响曲》给了我很多灵感,因此就按《第九交响曲》重拍了很多内容。《第九交响曲》第一乐章是奏鸣曲,乐章的引子部分由弦乐器奏出,断续朦胧,空5度和弦像是黎明前的黑暗。而我们电影是从黑屏开头,声音慢慢出来,表现的也是这种感觉……”

  在看电影的时候,不少记者觉得张然是在模仿库布里克的《2001漫游太空》,或者说是致敬库布里克,但听到这里他们才知道张然致敬的是贝多芬。

  张然结合《第九交响曲》对电影进行了一番简要分析,说是简要分析,但也足足讲了十分钟才停下来,多声部蒙太奇这个问题真的太复杂了。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