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电影教师> 第194章 热议(1/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94章 热议(1/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与张然预计的一样,有媒体认为电影很励志,有媒体认为电影非常黑暗,结局是个悲剧,不过几乎所有的媒体对电影本身都是赞口不绝。

  《每日新闻》是日本有名的报纸,在电影圈相当有影响力,著名的每日映画大奖就是由《每日新闻》主办的,而《每日新闻》对《爆裂鼓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爆裂鼓手》的迷人之处在于塑造了两个全无感情,却都善于包装自己的人物,以致使影片看起来像一部热血励志剧。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能理解导演的用心。陈为举出爵士乐大师查理-帕克的成长例子,说查理在淘汰赛功亏一篑,他的老师朝他头上扔了钵。第二天,查理继续苦练,终成大师。以此说明自己教育方法的正当性,但事实并非如此,查理的老师只是将钵扔在地上,以作提示;查理也并不是第二天就埋头苦练,而是开始系统的学习音乐。

  很多人都知道爱迪生的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事实上,如果没有爱迪生的天赋,再多的汗水也注定平庸一生。只是,成功的前景着实诱人,许多以为走在成功路上的人们,实质上与扑火的飞蛾无异。电影以极端的方式揭露热血追梦后的冷酷真相,它为观众设置了一个问题,周旭的成功,符合人性,或者人道吗?这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的!”

  相较于《每日新闻》针对电影本身的点评,《朝日新闻》为张然唱起了赞歌:“这部电影超出意料的精彩,编剧计划好了就不按你想的出牌,但又让所有非正常走向都合理且更牛,这种智慧使得剧本产生很大突破。落实到影像,剪辑、摄影与音乐配合得不错。剧本中需要两位主演完成的内外转变,都完成得很好,观者酣畅淋漓。张然只有二十五岁。这是他的第二部电影,他的未来值得我们期待!”

  不只日本的报纸。美国的《纽约时报》、香江的《东方日报》、英国的《太阳报》,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在为电影做出评论之后都为张然大唱赞歌。

  《洛杉矶时报》对演员的表演进行了剖析,其中对于冯远怔的表演给出了超高的评价,认为这是一次教科书般的表演。

  英国的专业电影杂志《银幕》,在评论冯远怔的表演时指出:“我们无法知道冯远怔在陈为身上有没有寄托着自己在演员行当里摸爬滚打几十年的辛酸和感悟,但是我们可以确信的是,在陈为每一次疯狂地苛求周旭,残忍地将他一次次逼上绝境的背后。陈为在不近人情背后那份怀着对于艺术的狂热之心却无人知晓的寂寞心情,与冯远怔沉郁厚重的表现形成了完美的结合。整个人物没有任何表演的痕迹,完全将演员与角色融合在一起,迸发出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火花。”

  不仅是《洛杉矶时报》和《银幕》,其他还有诸多媒体在撰写影评时,都对冯远怔的表演赞不绝口,不少媒体认为冯远怔在表演上一骑绝尘,是本次电影节影帝的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给出好评,比如《电影手册》就给出了差评:“电影有高水准的表演和剪辑,但片子的思想只能用极端病态来形容。扭曲到极点。无论有任何理由,在精神上逼迫别人都是错的。爵士乐应该给人带来美和享受,而不是病态的相互折磨……”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