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电影教师> 第1124章 放映(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1124章 放映(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这个建议很快获得了一致通过,他们决定仿照魔都难民区的先例,成立一个国际救济机构。他们给这一组织起了一个全球性的名称——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希望在最危急的时候,让难民有一个躲避的场所能避免日军的轰炸和炮击。

  在讨论委员会成员时,有人推举拉贝出任国际委员会主席,并得到了大家一致的赞同。拉贝连忙摆手,推迟道:“这个责任重大,我恐怕难以胜任如此重要的职位。”

  现场众人纷纷劝道:“你是德国人,有望更好地同东瀛人打交道。”

  “东瀛和德国是盟国,由你出面事情要好办些。”

  “你在中国30年,有能力,有经验,完全能胜任这职务。”

  “拉贝先生,你是再合适不过的主席人选。”杭立武也劝道,“马吉牧师正在筹备国际红十字会南京分会,他会紧密配合安全区国际委员会的工作的。”

  拉贝没有再推迟,站起来,充满激情地道:“德国和东瀛是盟国,我作为德国人,与东瀛交涉,有一定的优势。我20多岁就来到了中国,我一生中最美好的青年时代都在这个国家偷快度过,我的儿孙都出生在这里,我的事业在这里得到了成功,我始终得到了中国人的厚待。我将竭尽全力,不负诸位的厚望。”他的演说,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换面切换,出现在镜头中的是一幅1937年的南京地图。在地图的中心出现了一个红色十字,随即一条红线以红十字为中心,沿着四周的街道游走,勾画出一个六边形,这就是南京安全区。界内共分设交通部大厦、五台山小学、汉中路小学等25个难民收容所。

  在红线游走的同时,镜头叠化,安全区的四周屋顶插上了红十字会会旗,难民们向潮水般涌进安全区。随后地图消失,出现在观众面前的是金女大校门口。

  在金女大校门前,站着数千从周边城市逃过来的难民,扶老携幼,神情惊慌而又恐惧。魏特琳和程瑞芳站在在大门外让难民以家庭为单位有序地进来,学校的工人负责引导。魏特琳的中文老师王耀庭的三个孩子,以及程瑞芳的孙子都只有几岁,但也都过来帮忙。他们都带着安全区的袖标,这非常重要。

  这些难民很多都是全家一起逃过来的,但金女大是女校,只接受妇女和儿童。很多难民不愿意和家人分开,就哀求魏特琳放他们一家进去。一个十五六岁的年轻姑娘,苦苦哀求道:“求你让我们进去吧,我爸爸生病了,我不能把他扔下不管啊!”

  魏特琳为难地道:“我们是女子学院,只向妇女和儿童开放,接纳男人们来住不合适。”她看着女孩温和地道:“如果你要照看爸爸,那就去其他安置点吧,安全区有很多安置点,可以接纳一家人,也不远的!”

  有人问道:“哪里有能够接纳全家的难民营?”

  魏特琳回答道:“五台山小学、汉口路小学、交通部、南京大学图书馆,有20多个呢,除了南京大学宿舍楼,其他难民点都接纳男人。”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