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对中国来说,有特别的意义。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极其优秀也相当知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辞》,甫一开篇,木兰的形象便是一个织布的女子。
由桑而蚕,由蚕而茧,由茧而丝,由丝而布,这一整个链条,便撑起了古代农事及古代女性相当一部分的篇幅内容。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古代农事,其中超过一半的记载,会落在“蚕桑”又或“农桑”之上,许多时候,蚕桑更是直接代指农事。
而直到今天,这个产业链也依然在延续,不论是出口,还是内销,真丝,都算是比较高档的内容,随便一套非劣非伪的真丝床品,四件套啊又或被子之类的,价格都动辙千元甚至万元以上。
但许广陵认识桑,真正意义上地认识,却是从章老先生那里开始的。
书房授课,讲药阶段,章老先生给他讲的第四十三味药,便是“霜桑叶”。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属于秋天的六个节气,始于立秋,终于霜降,而霜降之后,冬天便正式开始了。
一场霜来隔秋冬。
而所谓霜桑叶,便是指霜降之后,被霜打了的桑叶,而更细致点,还可以分一打二打三打等。
它的功效,便是像霜一样。
用一个字来形容,“降”!
降血脂,降血糖,降血压,当然,也包括减肥;
降热,清除脏腑一切燥热,什么心火上炎口干舌燥,又什么肝火炽盛面红眼赤,以至于风热感冒、夜间虚火发热白天手心盗汗等等,这一切,全都可以拿它来对付。
而至于效果,就一个字,好!
今日川渝饮食以麻辣二字著名,麻来自本土的花椒,辣来自美洲的辣椒。
其实辣椒很晚才传入这里,辣椒在国内的传播路线,大抵是先云贵后两湖,而后经两湖方辗转流入川渝,但流入川渝之后,一与本土的花椒相遇,二者结合,顿成绝品。
就好像万里的漂泊,只是为了这一次的相遇和结合,佳偶天成,一旦合并再难拆。
桑叶和霜的相遇结合,也是如此。
桑叶的药性,只能归于中品,但当它与霜结合变成了霜桑叶之后,药性大为提升,由中品而遽然提升到上品甚至是绝品,用“天造地设”这个词来形容它们的结合,再恰当不过了。
什么降压药,都比不上霜桑叶。
什么减肥药,都比不上霜桑叶。
而之所以没有普及开,就一个原因。——它太土了,它太常见了,它太大路货了,它太廉价了。
商业社会,利润为先。
妖艳贱货才能大行其道,像这种不论哪个方面都只能用朴素两个字才能形容的东西,是几乎没有任何前景可言的。
除非哪一天,它也被造起势来,价格如茶叶一般,出现飙升,从一元一斤飙升到十元、一百元、一千元、一万元一斤那样的。
单纯的桑叶是炒不起来的,它真的是太普遍了,完全违背了“物以稀为贵”这一价值规律,但这其实也无碍,随便换个花样,“提取剂”、“精制品”,就可以了。
时代毕竟在发展,随着人们认识的提升,以及对生活品质要求的提升,天然的、无负作用的东西,注定会渐渐地趟出路来,然后大路越走越宽阔,直到成为主流。
许广陵若是所料无误,十年、二十年后,国内外的市场上,桑叶制品应该会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冒出头来的。
第四十三味药,“霜桑叶”。
第四十四味药,“桑果”。
当初,在讲述了霜桑叶之后,章老先生紧接着,便是讲了桑果,也就是桑椹(葚)。
一根枝上果叶殊。
本是同根生,但桑叶与桑果的效用却是大相径庭,桑叶是“降”,而桑果却是“滋”。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2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