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文魁> 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千六十一章 言利(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既然是假的,你怎么能用来证明是周公思想呢?你这不是打林延潮脸吗?

  不改名通政司不允发表,最后经过这一番事,翰林院只能改名,将报纸更名为‘新民报’。

  这句话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亲民二字,大学里解释为新民。

  大学里还引述康诰,乃服惟弘王应保殷民,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作为新民二字的解释,意思是使民更新,教民向善,但也是开启民智。不开启民智,民众不觉醒,民意即无法成为天意,天下为公也就无从谈起。

  经此改名之辱,众翰林们都是憋着一口气。

  不过经过这一番事,也是打响了新民报的名头。

  林延潮主持下的新民报除了使民更新,教民向善外,还有一点,引起了无数腐儒的愤慨,那就是允许登载广告。

  所谓广告,就是广而告之的意思,任何商家都可以在新民报上登载自己的广告,将自己的商品对老百姓广而告之。

  但是此举真是的是太过分了,君子言义不言利啊。

  好端端的一个翰林院,怎么在林延潮的主持下,居然也开始充满了铜臭味了?

  于是新民报,也引起了一些腐儒们的坚决抵制。

  不过对于林延潮而言无所谓,这些人的思想已是根深蒂固,自己的新民报就是写得妙笔生花,也是救不了这些人,扭转不了他们的观念。

  喜欢的人自然会喜欢,不喜欢的人你再怎么努力,别人也不会喜欢你的。

  相反林延潮利用广告的收入,一部分作为润笔补贴新民报的主编,编辑们,另一部分用以降低报纸的成本,以低廉的价格扩大销量。

  在部院三大报中,新民报的销量虽然不是最高的,但是性价比却是最高的。

  京里人口百万,官吏不知多少,至于达官显贵,以及他们子弟也是普通受过教育的,另外有好几千来京举人,国子监学生,识字率本来就接近百分十,远高于大明百分五的比率,甚至比苏杭这等富庶之地还高。

  而且经过五六年来京城里普及义学,京城里的认字人口更是逐步提升,年轻人们读书读报,通过读书读报,增广见识,了解天下大事,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他们向学之心,如此一个良性的循环正在逐步的形成。

  同时为了增加报纸的销量,增加时效性,使得报纸阅读更加美观,林延潮摒弃了原先的看起来极不清晰的木活字,泥活字印刷,至于雕版印刷更是丢在一边。

  林延潮直接采用了是铜活字印刷来印新民报。

  这对于原先林延潮创办的燕京时报,以及京城里各大民间报房而言,是绝对不敢想象的事。

  因为常用汉字几千个,如此一套铜活字印刷模具的成本就达十几万两白银,京城里有几个民间开办的报社有这个底气?

  就算江南一些财大气粗的民间书肆,如无锡华氏会通馆,兰雪堂和安氏桂坡馆自称采用了铜活字印刷,但他们也没有几千个汉字都齐备了,大多都是要印什么书就用什么字,采用现用现铸,边印印边造的办法,这对于报纸的时效性,实惠性而言,根本是达不到的。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