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大明文魁>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北上(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雅文小说起点文学ddxsku南派三叔新笔趣阁
  

  而此刻林延潮的坐船也是飞驰起来,风从耳旁掠过,立在船头的林延潮当即扶住了衣帽。

  林延潮兴致忽起与徐光启谈古论今起来:“这大浪淘尽古今,其实我汉家文赋之美,不用多说,多少读书人读多了由欣赏而迷醉其中,于对仗工整,寻章摘句之道里转啊转,不能自拔,故多有怀才不遇,厌世之感。”

  “当年南唐冯延巳则有风乍起,吹皱一江春水之诗,文极美但说得却是闺怨。而同样是疾风乍起,南宋名将宗悫责有言,乘长风破万里浪,却道尽了豪情壮志。”

  徐光启道:“东翁所言极是,那么敢问东翁之志呢?”

  林延潮闻言笑了笑,想起今人之作然后道:“若是我当取‘乘长风破万里浪’,但吾不过一介书生用此不合,真要以诗言志,吾以为‘风乍起,合当奋意向人生’倒是贴切。”

  两人说说聊聊之际,船继续乘风破浪,不知不觉之间已是离家数里。

  授官圣旨是九月二十五日写的,林延潮接旨时已过去了半月,而启程出发已是十月中旬了。

  就算驰驿进京,紧赶慢赶的于年前抵达也是勉强。

  若在沿途再讲究排场,那更不知多久了。林延潮而今礼部尚书的身份,在整个大明朝所有文官里排名,屈起指头就可以数得出来,不多不少正好名列第七。

  当年张居正返乡时各地官员如何出迎?

  地方官员率属下在道旁长跪迎接,抚、按大员越界迎送,连各地藩王都要出城迎接,而襄王更是出城三十里外迎接张居正。

  林延潮现在权势虽不能与当年张居正相提并论,而且论实权是几位北尚书里最小的一位,但计较起出行仪仗来也是仅次于阁臣的规格。

  为了避免沿途官员逢迎,林延潮就以朝廷急召名义于路途上谢绝大部分官员拜访。

  同时这一次进京,林延潮也带了不少随员,除了陈济川,展明这样跟随久的。

  林延潮仍招募了不少训练有素的俞家军作为家丁,他们当年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卒,但

  都是年纪大了或者身上有伤,不适合从军。

  林延潮让展明招募他们跟随自己进京,一来是俞家军训练有素,而且都是老家的人十分可靠,二来也是给这些为国戎马半生的老兵一份生计。

  当然沿途驿站对于官员的随员多少是有规定的,但大多官员出行从来不管这么多,都是于当地强征车马民役,弄得百姓怨声载道。

  林延潮在这方面就自己雇船雇车,如此也是为了免遭非议。

  谢绝了大多应酬往来,也令林延潮清净了许多,不过该有的人情拜访还是必须的。

  林延潮路经浙江时,派陈济川,展明去了临海,湖州。

  去临海是去见王宗沐,去湖州是见刚退下来的潘季驯。

  这一次林延潮能够出山,这两位前后任过河漕总督的大佬可是没少帮忙。

  对于临海王宗沐,林延潮是备了一份厚礼,而王宗沐也很快给林延潮回来消息。

  王宗沐大概的意思是一番恭贺,恭喜林延潮升任礼部尚书,我的几个儿子,以及临海籍官员以后都是你的基本盘,当然也委婉提醒你林延潮,不要忘了当初许下在浙江开海的承诺。

  林延潮知道自己这一次上任,也是背负着不少官员的期望,若是不能兑现诺言,在官场上也是要大失声望的。

  然后林延潮继续北行,到了十一月末时即快到了平湖。

  对于潘季驯林延潮是心存感激的。

  特别是潘季驯,除了申时行,就属潘季驯对林延潮的官途上提携得最多了。

  当年能从归德那犄角旮旯的地方调回京里,以及这一次复出任礼部尚书,全仰仗于潘季驯不惜余力地保荐。

  更令林延潮感激的是,潘季驯举荐自己没有半点私心。他潘季驯在任时,不贪财不求权不结党,更没有听说过为自己子孙亲戚谋过什么一官半职的。

  这与申时行不同,申时行退了以后,自己肯定要替他兜着的,这就如同张居正事徐阶一样。

  这是官场规矩。你得罪了皇帝没关系,因为你的官位不是皇帝给的。但对于你的举主就不一样了。

  所以若非朝廷催得甚急,林延潮于情于理都必须动身前往平湖,当面感激潘季驯一番的。

  尽管如此,林延潮也是让陈济川,徐光启二人一并携厚礼拜见潘季驯。

  但出乎意料的是,两人去的,就陈济川一人回来了。

  一听原因,原来是徐光启到潘府上拜见潘季驯后,被潘季驯发觉是个可造之材啊。

  于是潘季驯将徐光启留了下来,说是教导他一段时日。

  林延潮听了此事良久无语,又是同样的套路真是令人防不胜防啊。

  这潘季驯上一次从自己这里挖走黄越,这一次居然又挖走了徐光启!

  此人……此人真是好无耻啊。

  末了,陈济川还和林延潮说潘老还有一份书信给自己。

  这信林延潮不看还好,一看顿时气得火冒三丈。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