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安看完这篇报道之后,手里的三明治已经吃完了。
他把包装袋随手抛到一旁的垃圾桶里,又拿过一份报纸看起来。
《破天荒的解放日——主旋律还能这么拍?》
这个报纸就比较倾向于专业方向了,是《画报》。
“昨日,主旋律电影《解放日》在尚海大剧院举行了首映礼并启动了全球同步放映……炸北金,炸中|南|海,怕死的第一夫人,面对牺牲自己以拯救全人类的抉择还犹豫半天的军人,帅到可以拍偶像剧的主席等等,是的,你没有看错,这真的不是一部恶搞影片,而是一部正统主旋律影片,根正苗红的主旋律电影……我们一直在说主旋律电影拍不了,不好拍,没人爱看主旋律电影,但是杜安导演用这部《解放日》给说这些话的人狠狠地来了一拳——不是主旋律不行,而是你们不会拍,主旋律拍好了,一样精彩好看……从《解放日》中我们可以看到,杜安导演的人物设置都是有其深意的,而人物形象的塑造更是不拘一格,深度挖掘人性的全面性,不再像是过往那样用大一统的英雄面孔来面对观众。影片中的这些英雄们,会笑会哭,有七情六欲,却又能在生死关头用高尚的品德战胜自己的私语,而从观众们反馈来看,他们对于这样‘不正经不正统’、形象并不是特别高大的英雄并不讨厌,反而很喜欢……卸下统一的面具,多些细节的刻画和人物性格的挖掘,或许这才是所谓‘英雄’的正确打开方式……杜安用《解放日》给所有曾经拍过和想要拍主旋律电影的导演们好好的上了一课,这位最年轻的华表奖最佳导演用惊人的创造性证明了他的这个极具争议性的奖项名副其实……”
“教导”“惊人”“名副其实”等等一系列字眼在杜安眼中闪过,让他看得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虽然是事实,但是就这么写出来会不会有不太好啊?”
杜安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读者看了还要以为这记者收了我们的钱吧……”他说到这里,歪着脑袋想了一下,也不确定他们除了正常的红包外是不是还真的给这家报纸另外塞过钱。
最后他摇了摇头,不想了,把这份报纸扔到一边,又拿过下一份……
除了吹捧《解放日》的,当然也有贬低的,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是能让所有人都欣赏服气的。
《最佳导演迷失了自己》,这是一位影评人的专刊所写的文章。
“……整部影片我只看到无聊的炸炸炸,汽车爆炸,楼房爆炸,平地爆炸,飞机爆炸……老酒鬼只是看了看照片就莫名其妙地具有了莫大的勇气,心里转变太过唐突,飞行员和工程师也是如此。在这部电影中,所有人的性格转变都是如此的突兀、粗糙,让人怀疑这部电影究竟是不是去年刚拿到最佳导演的那个才华横溢的小伙子拍的——我可是还清楚地记得《飞越疯人院》中的那些人物有着多么丰富自然的情绪和性格,每一个动作都让我那么沉醉,完全不是这部粗制滥造的《解放日》可以相比的……粗糙的人物,无止境的特技堆砌,空洞无力的剧情,《解放日》令我失望……”
类似这样的文章还有一些,杜安一一看了过去,并没有对他们的言语放在心上。
《解放日》和《飞越疯人院》本来就是不同的。
总的来说,报刊上对于《解放日》是赞大于批的,不过这些都还不是重点,他这次的重点是票房,而票房可不是媒体吹吹就出来的,票房靠的是大众的感受。
所以杜安在把这些报纸大致都浏览过一遍后,就跑去了书房,也没叫苏瑾,打算让她趁着国庆好好睡一睡。
到了书房坐下打开电脑,杜安没有打开网页上豆瓣,而是直接登录了企鹅号,依次点开了五个群。
从标题上来看,这些都是电影爱好者的群,杜安悄悄潜伏进来这些群已经有个把月的时间了。
随着网民的发展豆油的增加,连同很多半专业影评人的发展壮大,杜安发现,豆瓣的评分系统和电影票房之间的关联性真的是越来越差了,相比起来,还是这种爱好者的企鹅群里反馈出来的票房信息更具有代表性,更准确。(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