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重生不重来> 第四九六章 试探和条件(五千字章节)(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四九六章 试探和条件(五千字章节)(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
  

  举一个最简单的一个例子:生产设备的一个零件坏了,方圆几百公里都找不着。换一个零件的成本比阳城地区的同类企业要高几倍。

  再有原料、市场的运输成本等等。各个环节的高成本都让它们的经营成本变得更高。在市场化之后的竞争下,它们最终只会被淘汰。

  其中半球电器就比较有名。

  在九十年代,半球是相当有名的牌子。但如今它的厂房正在养草。这家公司注册后的经营范围,只是清理股东的债权债务,也就是说,没有生产任何实际产品的许可。

  目前半球剩下的就是一直经营着一个品牌。为了经营好这个品牌,一直没有任何产品,却拿到了所谓“省名牌”称号,获得“免检产品”资格。实际上就是花钱将牌子名声经营好,然后授权给其它企业生产的方式获利。

  据说该公司在上世纪九几年还用牌子的名气非法发行股票,说是很快要上市,将法人股票卖给个人。一些人得知实情后,起诉了这家企业,拿回了损失。但不少人拿着和废纸等价的股票欲哭无泪。

  不过,这家企业在一六年换了一个名字,重新注册之后,重新开始生产电器。,可能是得到了投资。

  但是现在,圈子网的电子设备专卖平台都不接受申请这个的品牌的电器的上线申请。因为挂着半球名号的电器,很多都是小作坊生产的,没有任何质量保证。

  现阶段,中国的经济主体依然是工业。西南地区想要发展一个产业配置完善的经济圈,关键还是先形成一个大的工业产业区。而这个产业区,又必须是大区域的。

  如果想着在一个城市搞一个工业区就能将城市发展起来,那未免有些理想化。

  四【2】川还有一个平原,适合形成一个大的产业区。而重【2】庆就比较麻烦。

  古三听唐浩泽那么说,觉得也有一些道理。中国的区域经济圈,通常都是一点带面发展起来的。虽然不是很绝对,但大西部的开发最好的办法也是如此。

  重【2】庆也许可以有很多地方能发展成点,但连成片肯定要比平原地区要难一些,投入也更大一些。

  “那么说,您是打算将川中平原作为投资的重点?”

  唐浩泽笑着说:“当然不是。对于一些中间产业,或者说是附加值表低、运输成本比例比较高的产业,自然最好是靠近市场。但是一些高附加值、运输成本比例较低、针对市场范围比较广的行业,只要交通条件好,就算是建在山沟沟里也有利可图。”

  古三一听这话,笑着说:“让您见笑了。我对工业的了解不算太深入。今天听君一席言胜读十年书!”

  确实,生产螺丝钉的和生产汽车,根本没有可比性。而唐浩泽如果要在西南地区投资工业,大概不会考虑生产螺丝钉。

  “那您有考虑过投资什么产业?”古三顿了一下才继续问。“您的敖卓已经在西南地区投资了三十亿美元建设一个显示面板生产基地。我想你要投资,大概也会投资高科技的工业吧。”

  唐浩泽却笑着说:“只要能赚钱,我无所谓投资什么项目。”

  只要利润率理想,一个企业能赚多少钱就是成功的投资。

  唐浩泽虽然还不明白对方为什么连番试探自己,还话里话外地想要让自己投资大西部。其实,他也愿意在西南投资。

  不过,现在既然对方“有求于己”,如果不提条件都对不住对方了。

  他笑着说:“古先生,听说您的那几个地产公司目前在建的楼盘都有二十多个。这可是大手笔啊。您也知道,我为了配合军方的转业工作,开了一家物业管理公司吸收复员人员。目前这家公司的员工99%都是转业人员。不知道能否将您的那些楼盘交给我那个物业公司?”

  古三这边脸上一滞。一个居民小区肯定需要物业公司管理。

  按道理说,物业公司应当由小区业主决定。但一个小区在短时间内卖不完,所以通常都是在楼盘在销售之前,开发商就指定了物业公司。

  一个小区的物业管理费一年虽然赚不到多少。但是那是无本万利、坐着有钱收的买卖。那通常都会被楼盘本地势力垄断。

  在楼盘开始开发之前,开发商就已经和那些势力谈好条件。比如让他们在拆迁时提供帮助,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保护不被打扰。

  如今唐浩泽提出这个条件,就让他有些为难。

  古三不否认唐浩泽能压得住那些地方势力。因为唐浩泽聘请的确实是转业人员,他的物业管理公司也得到军方的保驾护航。

  唐浩泽和军方关系,不是谁都能做到的。

  因为不是谁都能每年拿出几亿给十万转业人员提供免费的转业培训!

  所以唐浩泽目前与军方的合作,无人可以替代。

  就算其他有官方势力的人和军方合作,军方也只会更给唐浩泽面子。至于那些混黑道的,想要动唐浩泽物业公司,更加是首先要问一下军方同不同意。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