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礼之后拜道:“我多曾听先生与同门提及您的名声,说您云游北海苍梧。治病救人以利天下,是我们墨家一直佩服的人物。”
长桑君也回道:“墨翟行义天下,力求兼爱非攻,死而无悔,我亦佩服。”
互相夸赞了一番,适便道:“我曾听善于钓鱼的人说,鲤鱼一定要用香饵,钓,鲶鱼要用臭饵。这一次泗水之畔,不知道是哪一种饵料将您吸引来了?”
以钓鱼类比,极为抬高长桑君的身份,长桑君笑道:“利天下之说,一直是我所喜欢的饵料,只是商丘一战中原弭兵,墨家才算是将钓钩安放。”
“空有鱼饵而无钩,即便有些鱼想要上岸,也不知道该怎么上啊。”
适闻言微笑,又说几句,便邀长桑君上车,同往沛邑。
…………
至五月麦收时节,除了中原各处的墨家组织都返回沛邑之外,还有断断续续地各地而来的游士、落魄贵族、庶农工商之辈,共计两千余人。
其中既有长桑君这样已经名满天下的人物,也有不少家贫求学依靠墨家的资助才能成行的庶农百工。
楚王熊当死前,也履行了与墨家的承诺,迁五百户工匠至沛邑。
再加上之前数年,林林总总怀着各色目的来到沛邑的人,聚集至此的天下人物已有三五千。
人数不算多,对于“三万户之城一人可掌”的墨翟而言,这点人可以分配的清楚。
对于沛邑这几年发展下积累的粮食,一下子多了三五千人也不会出现粮食危机。
西到丹阳宛城、东至即墨高密,不同地方的人汇聚到这里,说着各地的方言,假以时日,一种以宋地方言为基础、融合天下各处方言的语调也会慢慢产生。
这是可以期待的,也是可以预知的。
来了这么多的人,可墨家的人数却没有增加多少,这几年发展下来,进入墨家的条件依旧严苛,从适初来时候的四百多人,现在增多到了六百余人。
那些新来的人,都不是真正的墨者,而只能算是仰慕墨家的一些人,如果善加利用,是可以加入墨家的。
墨家需要发展壮大,需要新鲜的血液,更需要在严守规矩的同时,适当放宽条件。
只是这件事不是适自己能够决定的,必须要得到巨子以及墨家七悟害等人的同意。
当墨家不再是一个秘密组织的时候,就意味着墨家必须要说清楚自己的政治目的,成为一个明确目的的政治团体。
要做什么?
怎么做?
该打倒谁?
该推行一种什么样的规矩制度?
都必须不能够再隐瞒自己的想法,也都必须让天下知晓,而且利用天下混乱中原大战的二十年时间发展起来。
适觉得,是时候将一些东西放在明面上了,至少一些短期的目标是可以放在明面上了。
只有放在明面上,才能够扩大墨家的规模和人数,才能够让墨家在墨子死后依旧团结在一个固定的目标下。
数千人来到沛邑,看起来墨者大聚要讨论的只是这些人加入墨家的事,实则是要确定墨家的最终目的,对外喊出来墨家观点,这样才能够让这些人加入。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