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要做皇帝> 第七百三十二节 国情咨文(3)(2/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七百三十二节 国情咨文(3)(2/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所以实际上这个弊端已经不重要了。

  工业化下的中国,农民起义,已经不足为害。

  资本家跟工人们,将登上舞台,挥洒自己的聪明才智。

  就算未来搞不成工业化,其实,这样做,也没有什么坏处。

  身为穿越者的刘彻清楚,自汉以后,中国就没有那个王朝有三百年之运。

  哪怕是将愚民和高压政策玩到登峰造极的程度的满清,事实上,假如没有欧陆的帝国主义用舰船大炮敲开国门,不然,很可能,满清王朝在1840年的太平天国起义时,就要被推翻。

  所谓铁桶的江山,天下士民忠诚度永远MAX,这只是一个笑话而已。

  中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陈胜吴广在大泽乡的那声怒吼更为中国百姓注入了反抗的基因。

  无论统治者怎么唬弄他们,怎么自我感觉良好。

  百姓有自己的判断标准。

  谁能让他们过上老婆孩子热坑头的日子,他们就支持谁,拥护谁,从来不管什么主义啊制度啊国策啊之类不能填饱自己肚子,让妻儿健康生活的嘘头。

  所以,在刘彻看来,挑明了这个事情,比捂着瞒着要好。

  至少,以后要是那个皇帝想要脑残,那他就要考虑考虑,天命会不会离他而去的问题。

  当然,真要出现一个劳资就是想要败家,就是要脑残的家伙,刘彻也没有办法。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皇帝要脑残,谁都拦不住。

  但起码,有这么个预防针在,能极大的避免皇帝脑残的概率。

  “朕自即位以来。以天下苍生为要,屡下赦令,命天下士大夫公卿率民更始,更亲开籍田,以劝耕天下。赖上帝之福,士民努力,虽偶有灾患,然海内大体升平……”清了清嗓子后,刘彻继续说道:“于是,上帝乃嘉朕以大惠,令怀化河中出金,大河有鱼,乃以此令朕养治天下士民也!”

  “今朕听说,有些公卿列侯。不能明朕内志,使使堵塞道路,禁民出入,实为大缪!”刘彻的视线,从某个列侯的身上扫过。

  这些家伙顿时就低下脑袋,恨不得钻到地里面去。

  其他人更是纷纷对他们行以注目礼。

  无论是这些家伙违背天子所说的‘天意’禁止士民出入,还是他们‘不能明朕内志’,怎么看,这些家伙都是一副药丸的模样啊!

  但在政坛上,从来就只有锦上添花。而很少会有人雪中送炭。

  甚至多数列侯都有一种——看到你有麻烦,我就觉得很爽的心理。

  “所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朕希望。以后这样获罪于天的事情,公卿列侯士大夫,都不要去做……”刘彻看着那些家伙说道“勿谓言之不预也!”

  这些家伙顿时就立刻全部躬着身子,低着脑袋,乖乖的趴在地上,一动不动。

  天子都用如此严厉的口气责备了。

  他们哪里还站得住呢?

  起码也要罚酒三杯。表态下不为例!

  甚至有些家伙已经股战不已。

  刘氏在抓人小辫子治罪方面的天赋,可是已经升满了!

  这些家伙几乎全部在心里决定,回去以后,就让人打开道路,不再阻止民众出入。

  当然,这也刺激了这些家伙纷纷决定,回去后,就组织人手,前往自己的加恩封地开采资源。

  陛下既然不让我们组织民众出入,那我们自己就先占了坑,把黄金采光先。

  总不能说,我们采自己封国的资源,也有罪过吧?

  刘彻却是懒得理会这些家伙。

  左右不过是一小撮渣渣,他们要是在这样的警告后,还我行我素,那就只能让廷尉去讲道理了。

  反正,每年清理一批跟不上自己脚步的贵族士大夫,有利于国家健康跟社会稳定。

  “再来谈谈南越的事情……”刘彻继续说道:“南越王赵佗,已然自番禹出发,来长安朝觐朕……朕已经下令,让少府修葺秦始皇陵园和历代秦王陵墓,并命人选取五十户农户为秦始皇守陵,此先王之训!”

  这个事情,其实早就该做了。

  所谓兴灭国,继绝世,封三代之后。

  这是自汤武鼎革以来的中国传统。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