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要做皇帝> 第六百节 民族融合(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六百节 民族融合(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当然,在他心里,更多的却是要衣锦还乡,在家乡父老面前显摆显摆。

  如今的张未央,已经确信,自己的将来生活,将越来越好。

  等明年开春,播下种子,只要用心耕作,用不了几年,他就能过上小康生活。

  加上这新化附近,物产富饶,外快也多。

  他觉得四五年后,他应该就能有个七八万钱的积蓄。

  而哪怕是在邯郸,赀产五万以上,也属于大户之家了。

  到时候,带着老婆孩子,穿着绫罗绸缎,在家乡父老,尤其是姨夫一家面前,定要好好抖一抖自己的威风!

  带着这样的愿景,张未央一家,跟着人潮。到了新化城城外。

  沧海君南宫信,哦,不,现在应该叫金信。在新化城外,起了一个高台。

  数百名濊人武士,带着长矛,矗立在高楼两侧。

  对于这个场景,张未央并不陌生。

  在两个月前。他去濊人村庄相亲时,就见过类似的场景。

  他知道,这是濊人准备祭祀自己的祖先和神明。

  只是……

  跟那次不同。

  这次,濊人将他们原先崇拜的虎图腾,丢进了垃圾堆,在高台之上的祭台上,取而代之的是一只张开了羽翼,仿佛要振翅飞翔的神鸟凤!

  至于原先濊人信奉的萨满教神明,似乎也被抛弃了。

  在祭祀台之前,一块鎏金的神主牌。高高矗立。

  其上用着小纂,铭刻着一行大字:二郎真君神位。

  好吧,张未央对于濊人选择信奉的神明,有些无力吐槽了。

  虽然在中国,也有许多灌口二郎的祭祀,信奉灌口二郎的教派也有不少。

  但,那些基本都是蜀郡的啊!

  张未央有些不太明白,为何,在这距离蜀郡数千里外的东方,白山黑水之间的濊人。会选择蜀郡的神明来信仰。

  他只是隐约听说,好像是,前不久有一位从长安来的方士,住进了沧海君的府邸。然后,过了几天,沧海君决定改奉灌口二郎为信仰。

  反正,沧海君觉得灌口二郎就是好,就是强。

  信仰了他,即能保佑没洪灾。更能带来渔获丰收……

  不过,张未央对此也只是在心里吐槽了几下。

  对中国人来说,宗教信仰什么的,与己无关,高高挂起。

  而且,多数中国人,并不介意,多拜几位神明。

  这位濊人信奉的二郎真君,是前朝秦代名臣,蜀郡太守李冰的次子,因排行老二,因此被人称为灌口二郎。

  这是一个典型的生为名臣,死为神明的代表。

  虽然张未央是赵人,但这一点都妨碍,他也跟着人群,对着那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叩拜。

  毕竟,传说,灌口二郎,天生三瞳,能镇压一切魑魅魍魉,妖魔鬼怪,更能保佑人民,免遭洪水危害,同时还能带来渔获丰收。

  而在这新化之地,渔获,同样也是汉地移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

  “据说朝廷派来了上千位来自少府和墨苑的能吏与贤者、工匠,在新化城外的黑水上游,正在计划以大网捕鱼,听说能一网获渔,数万石之多……”看着灌口二郎的神主牌,张未央不禁自己大兄曾与他说过的事情。

  数万石的鱼!

  张未央甚至都无法想象,那得要多大的一张网!

  不过,此事与张未央无关。

  他更关心,自己接下来两个月,能捕获多少大鱼!

  随着濊人嘴里的渔海渔汛临近,黑水河里的鱼群踪迹,最近已经越来越多。

  无论濊人,还是汉人,都欢天喜地的,全民投入到了捕鱼竞争中。

  相较濊人用原始的长矛,甚至以手捕鱼。

  张未央这样的汉人移民,就聪明多了。

  通常几户移民合伙,造了条小船,用麻绳织了几张网,然后,就划着小船,去江中捕鱼。

  一天下来,起码是数十石的收获,看得濊人目瞪口呆。

  然后,丈母娘跟小舅子小姨子什么的纷纷上门,请求传授。

  对张未央这样的中国移民来说。

  这远离故乡的新化,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陌生的新世界,也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充满了希望和未来的热土。(~^~)

  ps:濊人信奉二郎神……

  这不是脑补的,历史上东汉时期的濊人确实信奉灌口二郎~而且是全民信仰……我也不懂这到底是肿么回事……

  另外说一下,乌孙人有个后裔,叫突厥。

  突厥人的许多习惯跟传统、信仰,生活方式,都能跟乌孙人对上号~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