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要做皇帝> 第八百零五节 马邑之战(2)(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八百零五节 马邑之战(2)(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他抬头看了看,已经被匈奴骑兵,团团包围的马邑城,咬了咬嘴唇。

  然后,他神使鬼差的问了一句:“白羊、楼烦和折兰,三部族都知道了吗?”

  “回禀大王,负责警戒和清理马邑之南的汉军的游骑兵,皆是大王麾下,奴婢还没有来得及去转告白羊等大王!”那贵族说道。

  “先别告诉他们……”军臣勒住缰绳,然后伸长了脖子,眺望远方。

  此刻,他心中有着一个巨大的疑问——汉朝人怎么提前出兵了?

  在已知他没有跟汉朝私通消息的前提下。尹稚斜的心里变得非常不安。

  “东胡王也不太可能知道白羊、折兰两部族南下的消息!”他在心里想着。

  折兰和白羊两部南下,走的是昆邪王和休屠王的地盘,而且,当这两个部族从河西走廊进入河套平原时。为了保守秘密,全部换上了昆邪和休屠的旗帜和服饰。

  单于庭为了不让东胡王卢它之闻到什么不对劲的地方,甚至,派人专门去东胡部族的王帐,专门盯着卢它之。

  在这样的情况下。卢它之也不太可能侦查到白羊和折兰的南下。

  那么问题来了!

  汉朝人是怎么知道的?

  一个前锋探头,就有两千骑兵的汉军。

  可想而知,这支援军的规模,会有多大!

  起码也会有三四万人!

  这样的力量,已经不是汉朝的某个边塞郡国能调动和组织得起来的力量了。

  在汉朝的体制下,有且唯有长安的皇帝,能够用他的权力,调动这样规模的军队。

  而尹稚斜很清楚,哪怕是在匈奴,想要调集三万以上的军队。也不可能单于下令,就能马上调来。

  而在汉朝,一支军队要调动,从准备到拔营,哪怕是最精锐的军队,也需要七八天时间做准备。

  将装备和后勤,全部组织完毕,才能出兵。

  换句话说,至少在十天前,长安皇帝的命令。就已经从长安抵达了汉朝的某个重要要塞,调动了该地的军队。

  “你们看清楚旗帜了吗?”尹稚斜回头问着。

  “大王,奴才等仿佛看到了一面绣着猛虎的大旗,从南方而来。另外还有一面绘着长蛇的旗帜在其后面……”

  “句注军!”尹稚斜倒吸一口凉气:“还有飞狐军!”

  对这两个老朋友,尹稚斜再熟悉不过了。

  他父亲在的时候,最痛恨和尊敬的敌人之一。

  同时也是他小时候,骑在羊背上,与奴隶们玩的游戏的主题。

  那个游戏的名字叫做:杀死飞狐(句注)。

  对匈奴而言,在汉朝。它最大的敌人,就是拦在他们南下路上的三块又硬又臭的石头。

  云中的魏尚,雁门郡驻屯的句注军,还有趴在飞狐古道的飞狐军。

  二十多年来,这三个老朋友,给了匈奴人太多太多的惊喜和惊吓。

  以至于连小孩子都知道,想南下,这三个敌人,就必须除掉。

  “至少在半个月以前,长安的命令,就已经下达到飞狐军中了……”尹稚斜闭上眼睛,想到了一个可怕的结果。

  从长安日夜兼程,背负着汉朝皇帝命令的使者,在跑死了三匹甚至更多的传马后,将一个来自长安的命令,传递到了飞狐口的汉军营地。

  然后,总兵力高达两万人的这支军队,在留下了少量的看守部队后,全军拔营,秘密北上。

  同时,本来分散在雁门郡各地驻防的句注军,受到了集结的命令。

  无数的物资和军械,在汉朝的内地井然有序的流动。

  数十万的民夫,推着一辆辆的独轮车,挑着一担担的物资,一辆又一辆,重载物资的马车,在民夫和牲畜的牵引下,沿着无数古老的道路,攀爬而上。

  若他猜测是真的。

  那么……

  尹稚斜猛然回头,看向自己的身后。

  然后,他就看到了滚滚浓烟,冲天而起。

  尹稚斜一个踉跄,有些沉受不住,差点从马上摔下去。

  “大王!”几个贵族眼明手快,连忙扶住他。

  “马上传令全军,向后收缩,同时立刻让白羊王、楼烦王还有折兰王,来本王这里开会!”尹稚斜站稳后,第一句话就是急不可耐的下令。

  作为匈奴的右贤王,作为一个矢志要跟军臣争夺单于位置的匈奴王族。

  尹稚斜的军事天赋,自然非常优秀。

  他大声的对左右道:“我们上当了,这是个一个圈套!汉朝人设下来的圈套!就跟我们在草原上猎狐一样,先将狐狸引进设置好的陷阱里,然后,无论狐狸多么狡猾,多么聪明,多么灵敏,都逃不开被陷阱夹住的命运!”(~^~)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