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笔屋小说网>我要做皇帝> 第两百六十节 思贤苑与改革(3/3)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第两百六十节 思贤苑与改革(3/3)

章节不对?章节无内容?换源看看: 笔下文学南派三叔
  

  刘彻起身将那块木牌上的布掀开来,道:“昔者,曹相国在位,谏于孝惠皇帝:臣等守职,遵而勿失!孤以为善!若群臣守职,各自尽职,则孤亦可垂拱而坐,静听贤德治政尔!”

  在这个时候,黄老派虽然已经显出颓势但主流上黄老派还是掌握着大势和大权的。

  因此呢,曹参的那句‘今陛下垂拱,臣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还属于政治正确,就是皇帝也会隔三差五的复述一遍。

  当然,当真的肯定是笨蛋!

  所以,这殿中臣子们,也只是各自相互看了看,并没有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

  只有汲黯等黄老学的弟子,才会心里一热,有所兴奋。

  至于其他人,几乎就当没有听到一般,眼观鼻,鼻观心,面无表情的道:“请家上教诲!”

  刘彻微微一笑,指着木牌上的文字,道:“故曹相国所言,以孤之理解,就是孤制定规则,而诸卿循孤之规则而各司其职,辅佐孤上敬天子、太后,下顺百姓、黎庶,奉继宗庙!”

  “诸卿都来看看。此木牌之上,孤呢,将日后太子宫中所有事务的处理与上报下递做了一个规划!”刘彻笑意吟吟的看着木牌,对着他的臣子们道。

  此刻,几乎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人人都知道。此刻。差不多是太子宫权力分配的关键时刻了。

  虽然在名义上,太子宫的一切事物都是太子三臣在处理。

  但实际上,汉室的太子太傅、少傅和詹事。早在今上还是太子时就被架空了权力。

  今上当初在太子宫里,就是以家令晁错,家仆周仁为主,其他三臣,就是个摆设。泥塑的木偶而已。东安候张相如就是不肯当个泥塑的木偶才悲剧的!

  老子这么干了,儿子学一学似乎也没什么不好。

  但,刘彻想做的事情,远比他们所想的更加激烈。

  刘彻指着木牌上用炭笔写出来的文字道:“从今以后,孤宫中与思贤苑中一切事宜,分为三部分来处置!”

  刘彻看向汲黯,道:“汲卿。从今以后,所有文书,所有赏罚命令,皆由卿负责!”

  “臣谨遵命!”汲黯出列拜道。

  对汲黯来说似乎没什么不妥,反正他这个家令本来好像就是干这个的。

  但刘彻却看着他。道:“卿注意了,是所有的文书和赏罚命令,包括卿所负责的,家仆负责的还有门大夫、率更令,无论文武杂事,一切事宜,皆需上报于卿!”

  “啊……”汲黯完全没有想到,太子居然会把其他臣子的一些权力也交给他。

  但是,当年晁错就这么玩过,所以,他也不意外,心中反而有一些窃喜,躬身道:“臣知道了!”

  刘彻指着木牌上的文字,对汲黯道:“从今以后,卿就是事务省的负责人,一切文书皆由卿整理之后,上报于孤!”

  汲黯抬头看着那个木牌上的文字,微微有些出神,只见木牌上第一排就是事务省三字,其下还有备注:管理政务。

  “家上这是要改革啊!”汲黯心里颤抖了起来。

  汉室太子和太子就没一个能安分的。

  自立国至今,汉室的制度和官制就经过了好几次改革了。

  虽然每次改动都不大。

  但架不住今天改一下,明天改一下,于是,现在的汉室法律和制度与立国之初相比,大半都变了。

  只是,在太子位上就这么改,是不是有些犯忌讳?

  他刚想劝谏,却发现,太子朝着他微笑。

  汲黯立刻明白了,这个方案,最起码天子是默许了的。

  “哎,难怪长辈都说,汉家多变啊!”汲黯在心里摇了摇头。

  刘彻却也是笑了笑,这么大的改变和变动,不跟老爹商量,他怎么有胆子推行呢?

  当然了,老爹也没有表态。

  只是,对于皇室来说,皇帝不表态就等于是默许,只要不把天给捅个窟窿,基本没事。

  而且,汉家传统向来就是太子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随便玩,没有人会管!

  所以呢,刘彻现在捣鼓的这个太子宫的改制,朝廷即不会承认,也不会反对。

  基本上是,改出了成果了,那皇帝啊三公九卿,都会来摘桃子。

  搞出纰漏了,太子就自己受着吧,自己种下的恶果,自己消化。

  一如当年刘彻的老爹当今天子当年让晁错搞的那个输粟捐爵一样,出了成果,天子大臣人人有份……

  又如搞砸了的那些事情,屁股自己去擦一样。

  但刘彻对这个改制却是信心十足。

  不足不行啊!

  这可是后世隋唐之后千年的成功经验——三省六部制啊!

  当然了,不可能是跟宋明的三省六部制一样,既是在这西元前的时代,就必须要有西元前的特色,要符合当今人们的认知和习惯。

  而且还要慢慢来,一点点的试验。

  为什么现在就要迫不及待的搞这三省六部制,而不等登基之后?

  刘彻也有自己的苦衷。

  实在是,他的时间很宝贵,要是登基之后再玩这个,起码得花十几年时间来慢慢试验和试探。

  等搞定三省六部制,他也三四十岁了,也该考虑继承人了。

  那还谈什么灭匈奴,殖民印度啊,趁早洗洗睡吧。

  先在太子宫里试验,无疑就能节省很多时间,将来一登基就能拿着太子宫的成功经验推广了。

  至于反对声?

  事实上,刘彻很清楚,在这个时代,在这个帝国,对于改革和改变,人们从不抗拒!

  毫不夸张的说,西汉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是也最适合改革的朝代。

  从皇帝到百姓,几乎没有人抗拒改革。

  实在是汉人嘴上虽然说这秦朝什么的最讨厌了,但心里面却很欣赏商君变法,很欣赏秦代的政治制度和律法制度以及科学技术,不然也不会有汉承秦制的说法了。

  不然也不会出现一朝天子一个制度,甚至一个天子几个制度了!

  如后来小猪的诏书所言:嘉与士大夫更新!

  这是小猪封禅泰山后所下的诏书的一句话,意思就是,朕与士大夫一起努力,推动改革,更新世界。(未完待续。(。))

  ps:Σ(°△°)︴最近有些忙,经常八点多才能有时间码字,所以更新又晚了,抱歉~

上一页 目录 我的书架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