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回朝的路走得异常顺利。
沿途莫说是鞑靼人了,就连普通匪盗也都躲得远远的,沈溪所率可是宣府边军精锐,知道这路人马在宁夏平叛中因迟到而铩羽,全都憋着一股气,没有人敢触这路人马的霉头。
沈溪本来计划最迟于十月上旬到京城,但由于秋高气爽,官道干燥平坦,沿途官府后勤补给保障得力,行军速度异乎寻常的快,基本可以保证提前抵达京师。关于军功奏请,沈溪已先一步以奏本形式呈送朝廷,让朱厚照做到大致心里有数。
至于朱厚照能否看到奏本另当别论,不过沈溪在奏本中根本没提刘瑾任何事情,这样就算刘瑾看到也不会太担心,最终的对决要等他回到京城后再展开,沈溪暗中催促滞留京师的马九把一些事项完成。
九月二十二,大军抵达紫荆关,此后差不多三五天就可结束行程,而朝廷派来的使节已到紫荆关内,等待跟沈溪会面。
这次朝廷派来的使节,是正遭到刘瑾迫害的王守仁。
此时王守仁挂南京刑部郎中职,等于是说,曾经巡抚一方的王守仁,这次跟沈溪见面后,就要往南京赴任。
沈溪跟王守仁关系良好,二人在紫荆关驿站内相见,王守仁把刘瑾的意思说明:
“刘公公之意,让沈尚书您往宣府,不回京师,但他明显是假传圣旨,所以在下不会拿他所发御旨压沈尚书”
两人身份悬殊,作为下属的王守仁说话非常客气,沈溪则处处以礼相待,丝毫也不见傲慢无礼。
刘瑾或许正是看出沈溪跟王守仁良好的关系,才让王守仁来履行差事。..
沈溪明白,如果自己不按照刘瑾所说去宣府,王守仁就可能要背负罪名,但若遵守的话,等于说让刘瑾的阴谋得逞。
这是个进退不得的局,就看他对王守仁到底有几分情义。
沈溪道:“伯安兄这么说,让在下好生为难刘瑾假传圣旨并非一次两次,据说这次宁夏地方叛乱,他一直隐瞒陛下,以至于到现在陛下对于叛军所打旗号都不了解,他更是虚报鞑靼兵马犯境,迫使在下留在西北”
王守仁叹道:“真乃国贼也!”
“呵呵!”沈溪没想到王守仁对刘瑾的评价如此直白,摇头苦笑道,“就算天下人都知晓又如何?刘瑾如今在朝可说呼风唤雨,我若继续回京,可能会对伯安兄的仕途造成影响”
王守仁摇了摇头,道:“在下跟家父商议过,准备辞官不做早两年我就已经是兵部郎中,到宣府领兵建立功勋返京,未得寸进不说,现在还要被贬斥到南京任刑部郎中,实在是对我人格的巨大侮辱阉党当道,这官不做也罢!”
有了王守仁这话,沈溪顿时感觉自己背负的包袱轻了许多。
刘瑾就算如何设计陷害,对于王守仁辞官,他却奈何不得。
到底王守仁在年轻一代官员中声名卓著,在领兵对鞑靼之战中立下大功,长时间代天巡守宣大地区,回朝后有功不赏也就罢了,遭到降职主动辞官还要紧追着不放,那就说不过去了。
另外,王守仁的父亲王华门生故旧众多,刘瑾再怎么浑也知道拿下一个王守仁,会引起朝中文官的强烈反弹,得不偿失。
沈溪问道:“那以伯安兄之意,我继续回朝?”
“嗯!”
王守仁点了点头,道,“最好将安化王谋逆之事,详细告知陛下,促使刘贼伏诛!”
王守仁表达了他的想法,沈溪跟着点头,他没有给王守仁更多的承诺,许多事情一切尽在不言中。
二人闲话一会儿后,沈溪让王守仁回去休息,这边王守仁刚走,张永急匆匆而来。
“这是刘瑾派来的使者吧?”张永劈头盖脸问道。
沈溪点头:“是!但我跟王伯安的关系,张公公应该很清楚,所以王伯安已把京师内的情况说明,这次刘瑾是假传圣旨,让我带兵回宣府!”
张永急忙问道:“那沈大人可准备遵命行事?听说陛下要重新启用您为兵部尚书,若回宣府的话,等于是对刘瑾认输!”
显然,张永希望沈溪回京,因为他知道刘瑾不好对付,需要沈溪这个强有力的帮手,甚至可说沈溪是他的靠山。
沈溪笑了笑道:“人都已经到了这里,就此折道回宣府实在说不过去本官已准备好回京面圣,连奏疏都已经写好,难不成还会被刘瑾吓回去?”
“这就好,这就好!”
张永终于松口气,道,“再有几日便到京师,若刘瑾不能在这里阻止你,相信他就要在京师城门前将你拦住,或许是用朝廷旨意压你,亦或许是用一些非常规手段,沈大人您可要有所准备!”
本章节尚未完结,共3页当前第1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