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必须有人出城去传报,而且还要带兵部、五军都督府的令牌各一,兵马才能奉调入城。
如果京城的城门始终不开启,这路兵马只能沿原路返回驻地……这些规矩都是为了防止地方兵马入京城时意图不轨,尤其是藩王兵马,有靖难之役的前车之鉴,更是得小心谨慎。
胡嵩跃领命道:“得令!”
早有为人胡嵩跃准备好了健马,胡嵩跃翻身上马,从正阳门小门出城,一路往护城河以南的列队等候区传报。
沈溪等在高台上,无聊地四处张望……这高台建在城内,中间隔着巍峨的城墙,看不到正阳门外的情况,他只能等候消息。
……
……
正阳门大街上聚拢的百姓,数量愈发增多,到最后,已经有两三万人的规模,道路虽然很宽敞,但奈何这条路不长,聚拢的百姓几乎将整个正阳门道路两旁都给塞满了。
张延龄突然走过来,在张鹤龄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张鹤龄微微颔首,却往沈溪这边看了一眼,好像说的事情跟沈溪有关。
恰在此时,胡嵩跃快马返回,向沈溪奏禀道:“沈大人,兵马已临城门外,是否准允入城?”
沈溪知道,自己麾下这一路兵马,在之前一日,已经奉调入城大约五千人,几乎全部是精锐,剩下的兵马主要是粮草、辎重以及护送俘虏的人员,数量仅为总数的一般,但车队却更多,因为昨日朝廷临时调拨数百辆马车出城接应。
沈溪先抬头看了一眼城头方向,城头城门楼上的人,需要将城外的详细情况调查清楚,才能发出是否允许开启城门的旗语。
等城头上的旗子相继摆动起来,沈溪这才一摆手,大喝一声:“开城门!”
“呜呜呜呜……”
早就准备好的长号,在此时吹奏响起,鼓乐齐鸣,每一声都很浑厚,正阳门内的街路瞬间安静下来。
“桄榔……吱嘎!”
正阳门城门的内门首先打开,随即是正门,最后才是瓮城的城门,正阳门三道城门并非直对的,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入侵的兵马长驱直入。
沈溪没有去探头看城门外的情况,他只需要跟个木头桩子一样,在高台上等候自己所部兵马进城便可。
先锋传令兵以快马抵达。
这些传令兵数量不过二三十人,背后都插着各色小令旗,当这些人出现在正阳门内时,正阳门内等候多时的百姓已经发出鼓噪之声。
大明朝与鞑靼开战几个月之久,他们尚是第一次看到如此英姿飒爽的兵马。
跟这些健儿的英姿飒爽相比,城中守城人马可以说是半丝英气皆无,有的只是重重的暮气以及疲懒之态。
传令兵将令旗放下,然后分批次到午门传报,骑马只可以到大明门,剩下的一段路,必须由传令兵两条腿快步奔跑。
今天这些传令兵的主要任务,是将城门处的情况,快速传报给守候在午门前的弘治皇帝知晓。
此时朱祐樘,想必已经抵达午门前,并且已经升銮。
皇帝必须要时刻知道三军兵马行进的速度,以确定自己是继续留下来参加观礼,还是回皇宫暂时休息。